【文档说明】《原子》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doc,共(2)页,3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8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课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过程与方法:以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
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电解微观实质及原子与分子的联系和区别难点:对于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原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能力的培养课前准备PPT希沃软件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PPT1.
微粒有哪些特点?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3.举2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4.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性质吗?5.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引导】水电解为什么生气了氢气和氧气?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发生了什么?【PPT】模拟水电解微观的实质引出原子【
总结】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2.对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设疑】分子和原子都成直接构成物质,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总结】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原子不可再分联想思考交流联想思考观察理解交流讨论思考后回答联想思考用教师所给道具小组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设疑,激发求知欲。引入新课原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水电解的微观实质,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不
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设疑】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那么原子实际上可以再分吗?【引导】原子核和电子是谁发现?又是怎么被发现?【引导】对于α粒子的轰击金箔实验是否还有哪些疑问?【PPT】展示人们对原子及其结构的认识过程【设疑】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设疑】铁是由铁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为何触碰铁制品不带电【总结】中性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PPT展示】几种原子的原子结构【设疑】同学们能总结哪些规
律【小结】【课堂反馈】思考回答物理课上曾经讲过,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自学阅读教材68页小组讨论交流电子和原子核的发现者及α粒子的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及产生原因思考交流得出原子核的三个特点联想思考回答原子核由质子
和中子构成的思考后回答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电性想法,电量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交流讨论利用学生已知内容,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培养合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联系实
际,激发兴趣通过对特殊原子的认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四、板书设计§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物质例如:金属稀有气体核外电子分子物质例如:水构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