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doc,共(3)页,7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8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是初中阶段第一个完整的气体制取实验,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活动比较多。学生实验重在学习实验方法和技能。要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实验试剂、反应条件、反应装置、收集方法等方面比较两种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因此,本课题的意图是让学生
熟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步骤,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通过本次实验能一一体验并正确的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故教师需要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提醒并引发思考,要关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
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二、教案课题基础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会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能完成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认识氧气的性
质。3.能通过比较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得出气体制备的一般方法。4.能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或未能成功时,主动的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进一步完成实验。重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难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1.学生复习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理论知识,并预习该实验课内容。2.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案,学生分组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等。仪器与药品药品: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澄清的石灰水;仪器:酒精灯、试管、集
气瓶、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带铁夹的铁架台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医疗急救(因为呼吸离不开氧气。)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工业上制备氧气的方法?观后谈感受(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从自然界、工业等多方面思考)①自然界的氧气来
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大量氧气;思考回答(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实验室可选择高锰酸钾、双氧水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探究(视频)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小结:观影后,教师投影师生互动归纳出反应原理、反应
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方法。观看(引导)清点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说一说主要仪器名称和用途,并观察药品颜色。(课件展示)主要仪器和药品。组内交流(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查、装、定、热、集、验、撤、熄。实验过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1)按第35页图2-8所示方式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并固定实验装置。(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4)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木
炭在氧气中的燃烧(2)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3)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问题讨论(引导)各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并汇报:完成问题讨论。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归纳总结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二:双氧水制氧气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方法并与方法一比较,师生互动总
结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方法。学生相互评价。实验分析各小组分析本次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或操作不妥需要改进的地方:成功之处需要改进之处回忆思考讨论课堂总结【总结并练习】找错误: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
流和评价。【板书设计】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制取1.原理:原理决定反应装置;物理性质决定收集方法。2.步骤:查、装、定、热、集、验、撤、熄。3.注意事项: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