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48.117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设计1-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docx,共(4)页,148.1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7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材总体内容描述: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燃烧的条件;(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三)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四)防火与灭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1)初步

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2、(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1)体会燃烧为人类

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

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创设情景】播放录像——神州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升空以及放几幅中国传统的用火的画面【提用火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引出燃烧的定义--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总结: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提问】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不是燃烧?为什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思考】:

下列物质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燃烧?棉花﹑水、酒精、火柴﹑煤﹑石块﹑氧气﹑氢气学生猜想:燃烧的条件(1)具有可燃性(2)一般需要氧气事例观察到的现象2【演示】展示一张白纸(氧气﹑可燃物)为什么没有燃烧?怎样使其燃烧?学生猜想:物质燃烧需要一个最低温度--------着火点【猜想】:物质燃烧

的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用以下几个实验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水和酒精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结论是;实验二: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继续燃烧吗?。结论是;实验三: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哪个比较容易被

点燃?。结论是。分析上面三个实验可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2、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左下图)(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右上图)解释下面实验现象:1、为什么烧杯中的白磷不燃

烧?2、为什么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思考】如何才能使水中白磷燃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

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3、将大量的冷却

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强调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总结和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对照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只要满足一条)(1)物质具有可燃性(1)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

充分接触(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教师介绍】投影几种灭火器,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并播放逃生小动画。【总结】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

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总结: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2、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3、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只要满足一条)(1)物质具有可燃性(1)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练习设计】一.选择题1、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

点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

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6、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

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应采取的措施火势较小火势较大被困

在火灾区时4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

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

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2、(2013淮安)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

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学校化学学习小

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也可用于制取气体,化学方程式是。【教学反思】体会燃烧为人类

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让学生对燃烧和灭火有更多新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物质

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