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下册(三)课文梳理《课文7 与妻书》 (含详解).doc,共(9)页,131.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08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书”“即”两字及次常用字“身”。2.翻译重点句子。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
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如晤()②竟()答案①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②完成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
彀()②充()答案①同“够”②扩充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惦念的人,也应该以牺牲我和你
的幸福为乐,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一定不要悲伤!(得分点:体、福、利、其)第3段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
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与使()②无宁()③禁()答案①与其②不如③承受得住,经得起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
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
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5.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既()②寸管()答
案①已经②指笔第5段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
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6.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第()②抑()③肖()④后日()答案①只
是②还是③像④今后的日子7.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就是我敢于任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得分点:钟情、率
性)第6段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8.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相()②旁
()答案①偏指一方,你②靠近(第7段)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
,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9.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的的()②偶()③模拟()④一恸()⑤念()⑥四鼓()答案①实在,
的确②婚配,嫁给③想象,揣摩④大恸⑤俗同“廿”,二十⑥四更天第8段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二、重点梳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书書書书甲骨文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书”本来写作“書”,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聿”字,像人手握笔,下边是“口”,合起来指把口里
要说的话写下来。表示书写。义项例句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③借书.满架(《项脊轩志》)④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⑤仓颉作书.⑥隶书.答案①书信②书写,写字③书籍④文书⑤字,文字⑥书法,字体
识记方法“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故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义。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余一生酷爱书.(书籍),常于市肆购置。逢战事被征,常使信使人携书.(书信)还家,书.(书写)思家之苦。(2)即即
即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即”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像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是“卩”字,像人跪坐。合起来指人在就餐,后引申为“靠近、立即”。义项例句①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③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⑤昭
帝即.位(《苏武传》)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⑦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答案①就,就是②即使,纵使③立即④当,就在⑤登上(帝位)⑥假如,如果⑦走近,靠近识记方法“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引申为“立即、
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就)患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
。国人指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几家能彀.②念.六夜四鼓答案①同“够”②同“廿”,二十3.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福利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②模拟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模仿答案①幸福②想象,揣摩4.多
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身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且以汝之有身.也③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亲自答案①均译为“自身”②身孕③身体5.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汝幸而偶.我②瓜.分之日可以
死③卒不忍独善.其身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②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③形容词作动词,完善、维护④使动用法,使„„完成⑤意动用法,以„„为乐6.文化常识古代的计时单位:时、刻、更、鼓、点①时: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________个时辰,
每个时辰等同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以________为名,从午夜起,与北京时间相对应,即23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________,其余类推。②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为100刻,一刻等同于
现在的14分24秒。“顷刻”表示很短的时间。③更:古代一夜分________,每更约现在的两个小时,大致分为:晚7点至9点为一更,9点至11点为二更,11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为三更,故有“夜半三更”之说。其余类推。④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故以其为更的代称,曾
有“五鼓天明”之说。⑤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一点等同于现在的24分钟。答案①12十二地支丑时③五更特别小练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
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初三日夕,君(指谭嗣同)径造袁(指袁世凯)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节选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B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
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答案B解析“哉”后需断开,排除C项。“圣主非常之遇”是“受”的宾语,所以“受圣主非常之遇”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有所教”不能断开,也可排除A、C两项。故选B。参考译文等到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
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您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
可以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某人当成什么人了?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不同寻常的礼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于是他们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
体环节。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
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
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选自《孙中山选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自民国肇造顾:但是B.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为„„作传C.邹君海滨„„丐.序于予丐:求,请求D.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视:考察,察看
答案D解析视:比照,与„„相比。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B.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
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C.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D.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
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答案B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断句时要注意各小节意思的完整性。“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和“中华民国”都不能断开,故选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
用对偶、比喻、夸张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在其发生的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大手笔。C.
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答案B解析文中引用“司马迁没有为五百壮士立传”的典故,意在表现有必要宣传黄花岗烈士的事迹。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2)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之人的羞耻啊!5.作者写作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激励人们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建国理想。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以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
的敌人交锋搏斗,所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最为突出,我党的精华,付于一把大火,那个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个战役,碧血到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为他
们满含悲伤,风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对清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无法遏止抑制,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此成功。那么这个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骇、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所纪念。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
,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间,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之久,才有烈士坟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到十年之久,才有烈士事迹的撰写;而七十二烈士中,又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迹,
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着司马迁的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一立传,这就(更加)令人悲痛了!邹海滨拿他所编写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
它写个序言。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许多烈士不惜牺牲生命而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实现,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假如全国的人
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
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之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