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DOC
  • 阅读 7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31.5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突破 课时34 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 (含详解).doc,共(9)页,13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01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34理解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课堂讲义复习任务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点,形成翻译中的“词法意识”。考情微观(见课时33)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名词、动词活用的规律特点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

文中,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要有: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②方位名词“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③普通名词作状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名

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东犬西吠:西(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3)良庖岁更刀:岁(4)蝉蜕于浊秽:蝉(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6)常以身翼蔽沛公:翼(7)有席卷天下,包举

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8)大石侧立千尺:侧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2.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现

象:①名词后带宾语;②名词前面有副词;③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如“能”“可”“欲”等);④名词后面跟介宾短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第二个“君”“臣”②二月草已芽:芽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第二个“师”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⑤君子不齿:齿⑥未云何龙:云、龙规律和特点:名词前面有副词(“不”“已”“相”等),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

为动词。(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刃③云青青兮欲雨: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①沛公军霸

上:军②鹪鹩巢于深林:巢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⑤风乎舞雩:风规律和特点: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①驴不胜怒,蹄之:蹄②买五人

之头而函之:函③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④策之不以其道:策⑤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规律和特点: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5)①以膏泽斯民:膏泽②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③曾皙后:后④籍吏民,封府库:籍⑤函梁君臣之首:函

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性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①根拳而土易:拳②扣舷而歌之:歌③客逾庖而宴:宴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⑤早实以蕃:实规律和特点:“而”字前或

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因为“而”字不能连接名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一般连接动词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二、动词活用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这就使它具有了名词的特点。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

)追亡逐北:亡、北(2)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第二个“生”(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6)而其见愈奇:见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

名词。活动二掌握形容词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规律特点一、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补出中心词(名词),以形容词作定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

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贤(3)此其志不在小:小(4)屈平疾„„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公、方正(5)宾主尽东南之美:美(6)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和“愚”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1)(3)(4)(6);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则活用为名词,如(2)(5)。2.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或者前面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古之欲

明明德于天下者:第一个“明”(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明(3)不知东方之既白:白(4)素善留侯张良:善(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6)明道德之广崇:明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它活用为动词,如(4)(6);当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它活用

为动词,如(1)(2);当形容词放在副词(时间副词或否定副词)后,它活用为动词,如(3)(5)。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1.使动用法(1)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③外连衡而斗诸侯:斗④宜皆降

之:降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规律和特点: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2)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③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终④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规律

和特点: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3)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第一个“封”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③却宾客以业诸侯:业④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也:肉规律和特点:当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名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单于壮其节:壮(2)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3)驼业种树:业(4)悦亲戚之情话:悦(5)吾从而师之:师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使动

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是何种用法。例如下面两个句子:小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①句中的“小”是“使„„小”,即“使它小了”。②句中的“小”是“以„„为小”,即“认为鲁地小了”“认为天下小了”。由以上两句不难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动,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必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

种主观感受罢了。动词的为(wèi)动用法为动用法中,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因、给、对)宾语而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只有动词(包括活用了的名词、形容词)才有为动用法。其中“为”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

向)”四个意思。如“死国可乎”中的“死”相当于“为„„而死”,“名我固当”中的“名”相当于“给„„命名”。随堂练习1.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活用类型是不同的。请完成下面小练。(1)东顺流而东.释义:向东进发活用类型:活用为动词东.望武昌释义:向东

活用类型:活用为状语(2)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释义:从师活用类型:活用为动词吾从而师.之释义:以„„为师活用类型:意动用法(3)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释义:使„„为王活用类型:使动用法沛公欲王.关

中释义:称王活用类型:活用为动词2.指出下列句中数词的活用情况。(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一”活用为动词,统一(2)用心一也:数词“一”活用为形容词,专一(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词“一”活用为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4)而或长烟

一空:数词“一”活用为副词,都、完全巩固训练一、活用实词专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指出其活用类型。(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北,败逃的军队,动词活用为名词;漂,使„„漂起,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3)吾得兄.事

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给„„喂奶,喂养,名词活用为动词(5)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救活,动词的使动用法(6)渺.沧海之一粟:认为„„渺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之哀痛,形容词活用为

为动用法(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年轻人,年长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

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节选自刘向《说苑·敬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粗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冠.白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③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楚王不知臣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②名词活用为动词,戴③拜访④不才(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拜访。孙

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拜访,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的人,百姓就会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

厚却不满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他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

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二、对点综合练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

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

者万计。(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1)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麦大熟,民各

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官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供给柴火和饮水。(得分点:“益”,加上;“处”,使居住;“薪水”,柴火和饮水;句意通顺)(2)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共救治五十余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得分点:

“以”,依据;“凡”,总共;“活”,使动用法,救活;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富弼,字彦国,河南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良才啊!”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嫁给他。河朔发大水,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

。富弼规劝治区内的老百姓拿出粮食,加以官仓的粮食,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处,分散让人居住,以便于供给柴火和饮水。官吏中前资、待缺、寄居的都给予俸禄,让他们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挑选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并记下这些官吏的功劳,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着酒肉饭菜进行慰问,出

于最大的诚心,人人都愿为之尽力。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死去的人用大坑合葬,将它叫作“丛冢”。第二年,麦子成熟,老百姓依路的远近领取粮食回家,共救治五十余万人,招募为兵的流民达万人。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建中靖国初,承君(指田昼)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节选自宋·邵伯温

《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1)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

良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也推辞了,请求管理淮阳军而

离开京城。(得分点:“屈”,屈从;“知”,管理;“去”,离开;句意通顺)(2)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每天自己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得分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问”,探

望;“药”,名词作动词,医治;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也推辞了,请求管理淮阳军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每天自己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

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军的人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