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解密08 语言表达“多向”考查(仿写、扩展) (讲义) (含详解).doc,共(18)页,209.0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00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解密08语言表达“多向”考查(仿写、扩展)仿写考向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1.(2
015·湖北高考)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4分
)构字部件:禾亻口日又月言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答: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
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最后,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参考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建和谐中国(示例二)(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2.(2015·天津
高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7分)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答: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对供选择的汉字的文化意蕴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要分析所给例句,明确其写作
思路,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对汉字、诗句、修辞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相关词语连缀成一段文字。参考答案:(示例一)“山”在甲骨文中像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群峰的线描,“山”在“宗”的上面就构成“崇高”的“崇”。“山”在中华文化中是高大、稳健、仁爱的象征,固有“仁者乐山”之说,“山
不厌高”则表现了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和气度。(示例二)“火”字形如一堆燃烧的篝火,“火”加“人”是“伙伴”的“伙”。“火”在中华文化中总是跟燃烧、兴旺、热烈有着密切的关系。“红红火火”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满幸福,“日出江花红胜火”
描摹了春天到来时百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色。3.(2014·湖北高考)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答: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
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参考答案: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4.(2012·四川高考)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5分)(1)端午上联
: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答:(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答:解析: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参考答案:(1)端午下
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一、通法点拨——3步解题流程仿用句式的常见题型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命题(话题)式仿写、自由(开放)式仿写、嵌入(填空)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对联式仿写。仿用句式虽然考查形式不同,但其解题原则是相同的: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
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因此,本讲在讲解时先根据不同题型的相同点提供解题通法,再分题型进行体验。第一步:准确审题,有的放矢1.审主旨内容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审清例句的内容主旨,确定仿句
并做到内容主旨一致。当然其中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扬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例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常多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句话从感情上讲,饱含
褒扬之情,那么仿句也应饱含褒扬之情。2.审句式结构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句内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也
应一致。例如:①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②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这两个例句中,①是单句,②是并列关系的复句。3.审修辞手法这种题型往往要求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九种修辞手
法做到正确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若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没有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此步骤忽略即可。第二步:明确思路,“一定”“二仿”“三连接”一定: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例如: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书籍好比
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为开头”,对主语已经限定,则需确定的对象为喻体,可将对象设为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二仿:遣词仿写通过审题可
知,例句的内容是要表现书籍的作用,则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尘除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三连接:连接语句根据句式一致的要求,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时间好比一
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尘垢;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的伤痛;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
帮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挑选连贯的两组即可)第三步:检查验证,融会贯通审视所仿写的句子,检查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请看下面几个仿句是否得当:①时间好比黄
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②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③时间好比太阳,它能带给我们无法比拟的温暖和光芒。上述句子在内容、句式上都符合题目要求,也有比喻词“好比”,但由于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因此不符合比喻句的要求。由此可见,最后的验证也至
关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典例示范](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材料:奋斗团结梦
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自主尝试][解题演示]第一步:准确审题,有的放矢1.审主旨内容例句从“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这三个关键词中概括出“中国
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仿写时必须找有相关性的三个词,概括出其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是中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品质。2.审句式结构例句先是写出三个关键词,然后再说中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品质。句式结构为“××(四字短语)、××(四字短语
)、××(六字短语),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两字词语)精神”。第二步:明确思路,“一定”“二仿”“三连接”一定:确定对象奋斗,团结,梦想是中国人的伟大精神;将表现内容一致的事实放在一起。奋斗精神对应的关键词是“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团结精神对应的是“同舟共
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梦想精神对应的是“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二仿:遣词仿写理顺“表现”与“精神”的关系,注意要符合逻辑事理。根据句式整齐、连贯的原则,每组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比如“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也可以是“抗灾治水、垦田拓海、脱贫困
奔小康”。三连接:连接语句参照所给示例整合语句加以表述。第三步:检查验证,融会贯通从句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检查验证。检查句式上是否符合示例的形式;检查内容上是否分别对应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参考答案]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
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二、全析高考——突破高考5题型题型一命题(话题)式仿写命题(话题)式仿写,是
给定一个语言材料,让考生品读例句,领会其句式、结构、意蕴、修辞手法等特点,然后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话题),让考生依据示例仿写。[应用体验]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苏武牧羊,持节出使,臣心一片“磁针石”,告诉我们要忠于祖国。材料:担当法治出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弃医从文革故鼎新有法可依鞠躬尽瘁规矩方圆承前启后答:参考答案:弃医从文,鞠躬尽瘁,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要敢于担当。规矩方圆,有法可依,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告诉我们要厉行法治。承前启后,革故鼎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要推陈出新。2.依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怀古诗是古城墙下
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怀。答:解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本题涉及诗歌的类别,要扣住该类诗歌的特点和常用意象来写,同时注意句
子的结构。参考答案:(示例一)送别诗是长亭边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示例二)思乡诗是月夜楼头的一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人惆怅又凄婉。题型二自由(开放)式仿写自由(开放)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
言材料作为例句,自选主题,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不要求跟例句有语意关系,句式依照例句而进行的仿写。[应用体验]3.(2017·浙江高考)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
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答:解析: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即用归谬法仿照示例写一句话来反驳生活中的错误看法或观点。解答
时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错误观点,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即可。句式上可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参考答案: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4.(2
014·重庆高考)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
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仿句:,,;。解析: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
形式。参考答案: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嵌入(填空)式仿写就是要求将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中。这类仿写题一般限定了表达的思维空间,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
还包括用语的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即形似意谐、上下连贯。题型三嵌入(填空)式仿写[应用体验]5.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解析: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参考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与柳永泛舟钱塘6
.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当前,“中国梦”因为习总书记的倡导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宣言。“中国梦”也成为一种语言时尚。其实,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优秀儿女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的情怀;中国梦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夙愿;;。中国梦作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激励着世世代代中国人为人民幸福、民族统一、国家富强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抗争。解析:作答本题,先审清题目要求,即仿写两个句
子;然后,要分析画线句子所隐含的信息。首先,要弄清楚要仿写的句子的句式结构为“中国梦是„„‘„„’„„”;其次,要理解“中国梦”的含义,即对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统一富强的渴望、愿景、憧憬等;然后,根据这一理解选择适当的诗人、诗句,落实仿句中隐含的“引用”修辞格;
最后,准确揭示出所引诗句中体现出的国家情怀(中国梦)。参考答案:中国梦是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抱负中国梦是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壮志续写式仿写题一般要求为: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
或多个句子。题型四续写式仿写[应用体验]7.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解析:续写式仿写,除了要关注题干对修辞
、句式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与前面的语句保持话题一致、格调一致、语意连贯。“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是总括句,暗示后面的续写应紧扣水的不同形态来写。另外需要注意,所要仿写的句子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即“伸长”才会形成“江河”,“站直”才会形成“喷泉”,续写的句子也应该遵循这一逻辑。参考答案:束紧腰身,就变成了溪流俯下头颅,就变成了瀑布8.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
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希望;回忆,希望。解析:题目中所给例句和题干所提要求非常明确,每一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都要含有比喻,同时在内容上两个分句之间又要形成对比,还要从形式到内涵保持语意连贯。选择两组对比意义
的事物,按照要求,做到句式协调即可。参考答案:(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题型五对联式仿写对联式仿写一般是补写对联的上联或下联,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
识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方略]对联式仿写5原则1.字数相等虽说对联的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的字数一定要相等。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联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2.词性相同上下联的词性要一致。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
,如此等等。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3.结构相称要想对仗工整,除了字数、词性的要求外,还要求上下联的结构
对称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下面对联的结构就非常对称:“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显然,“三七岁月”和“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又加三七岁月”和“更
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4.内容相应这是指上下联不仅意义要相联,而且所涉及的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的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5.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
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仄声就是三声或四声。此外,上下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犯了对联的大忌。[应用体验]9.下面是一些同学在读《三国演义》时所写的对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上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下联,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内容,
补写下联或上联。学生A:刘备三顾茅庐问天下,。学生B:斩颜良诛文丑,可知云长出手快;。学生C:;诸葛亮六次出祁山,用智用谋。解析:解题时,首先把给出的上联或下联进行切分,如“刘备/三/顾/茅庐/问/天下”,各词的词性分别为:名词/数词/动词/名词
/动词/名词。其次,按对联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相同,且上下句主旨、情感、语意应保持一致。如“刘备”对“孔明”,“三顾茅庐”对“七擒孟获”,“问”对“定”,“天下”对“后方”。最后,把对出来的词语连缀成句,同时,检查是否有语病。参考答案:A.孔明七擒孟获定后方B.布迷阵断河桥,当晓翼德
吼声高C.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重情重义10.请根据给出的上联或下联拟写对应的下联或上联。要求:同一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应选自同一本小说。(1)上联:纵横舌上鼓风雷下联:(2)上联:下联:花容月貌为谁妍解析:对联(1)中,根据上联给出的“纵横”“舌上
”等可以推断出对联主要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所以下联可以从“舌战群儒”的结果或诸葛亮的情感等角度进行拟写,比如“决战江中斗凶顽”等。另外,根据对偶原则,应采用“动词+名词+动宾短语”的句式。对联(2)中,从“为谁妍”可以推断出,对联主要描写的是《红楼梦》
大观园中所有女子的最终结局,因此上联可以写与此相关的内容。参考答案:(1)谈笑胸中换星斗(2)春恨秋悲皆自惹扩展考向“扩展语句”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或者图画),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和命
题者创设的情境,把一个较短的语句扩展为一个合乎题目要求的长句或小语段,有时也会要求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提供的语句语体色彩不同或提出的扩展要求不同,那么答题方法也不一样。如属描写性的扩展,一般要求生动、形象、具体;属议论性的扩展,一般要求具体、明确、清楚。1.(2017·浙江高考)
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
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
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参考答案: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
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2.(2014·四川高考)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和”是中华文化
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
注意字数要求。参考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二)诸侯割据,群
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3.(2013·天津高考)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答:参考答案:(示例一)风儿吹来,它是我和天空的信使,它给我带来天空的问候和祝福。风儿
啊,请你代我向天空捎话,告诉它,我会幸福的,我是幸福的。(示例二)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4.(201
2·浙江高考)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答:解析: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在“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这几个词的限制下创设具体的语境。在展开想象时,想象的内容要合理,要和创设的语境
及银杏树本身的特点相吻合。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且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深秋,一场疾风骤雨后,银杏树在萧瑟的秋风中发抖,那凋零的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不情愿地落在地上,无缘初冬的风景。扩展语句4大题型突破连词成文型“连词成文型”扩展就是提供一组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
,要求考生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包含在内。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写一段语意完整的话;有的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解题方略]第一步,要看清题目要求,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题目要求
的词语都要用到,不能偷换、遗漏或更改。第二步,要明确需要串联的几个词语的意义,注意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准确使用词语构造恰当的语境、营造恰当的氛围。第三步,扩展后的句子和语段表意要清楚明白,在语意上要符合逻辑,要有实在的意义。第四步,自我检查,通读所扩展的文段,确保
言通、字顺、意明,且符合字数要求。[例1]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0字。考试后黄昏鸣蝉[审题要仔细]题目要求思维方向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探究词语特点及词语之间的联系,这3个
词语中“考试后”表示特定的场景,“黄昏”表示时间,“鸣蝉”表示外界的环境。同时一定要理清这三个词语间的联系。语段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那么“黄昏”“鸣蝉”就是外界的景,而“考试后”决定了要抒发的情。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答题时切记要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一般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引用等。通过修辞的运用使人物变得生动形象。不少于100字主观性题目经常或因字数不符合要求,或因表述不够生动,或因书写潦草等原因造成失分,这一失分关键在于对答案没有进行深加
工而有较多小问题,建议在解答所有主观性题目时先在草稿纸上打草,修改完善后,再工整地誊写到答题纸上。[自主尝试][参考答案]考试后,我漫步在林荫道上,任微风轻拂我的脸颊,送上清凉的抚慰。已近黄昏,夕阳却还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流连天边,校园依然一片明丽。缕缕霞光穿过香樟树参差的叶缝,撒下一地碎金。树荫里
,鸣蝉在快乐地吟唱,响亮而富有节奏感,我也不禁哼起了小曲儿„„[应用体验]1.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①有心理描写;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有意境;
④不少于120字。答:解析:题干要求“以‘我’‘夕阳’‘河水’‘远山’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有心理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有意境”等。首先要注意“场景”的要求,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要体现出场景的特点,同
时要注意描写时的一些具体要求,即要有“我”的心理描写,要注意运用修辞。参考答案:夕阳西下,柔和的光芒笼罩着将暮未暮的世界,天地苍茫而祥和,河水平缓而安静地流淌,不发出一丝声响,河面却闪烁着红宝石般的粼粼波光;远山如黛,蜿蜒起伏,它们正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轻声道别,然后慢
慢隐没于黑暗之中。坐在这金色斜晖里,望着眼前无限美好的河山、大地和天空,我的内心安宁而愉悦:生命如此静好!2.请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中心明确,合乎情理,语言连贯,表达得体,50个字左右。蚁族浮云穿越潜水重塑生命答:解析:在这6个词语中,可以作为扩展核心的词语是“蚁族”或“生
命”,可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创设一种意境,将4个词语串联起来。参考答案:蚁族,不可妄自菲薄,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穿越世俗的浮云阴霾,在时代的浪潮中重塑自我,创造未来。诗意素描型这种题型一般指对古诗名句的扩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句子进行情景式扩展或赏析式扩展。简
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格调、主旨、意境不能改变,要有合理且丰富的联想、想象。此类题以扩展写景句居多,与“题型一连词成文型”扩展语句中的描述情景类题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解题方略]第一步,审读题干
,明确要求。第二步,把握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出合理的想象,构造出合理的场景。第三步,组织语言进行扩展描写。“诗意素描型”扩展题的答案往往以描述性的语言形式呈现,组织语言时应适当地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使写出
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意趣。[例2]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审题要仔细]题目要求思维方向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首先要创设一个场景
,确定时间、地点,根据“露水”推知,应当是早晨或者夜晚,根据“竹子”推知,应当是在树林或者庭院;然后抓住主要意象“竹子”“露水”进行描绘;最后注意营造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在描述的过程中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一般比喻、拟人、排比等比较常用。不少于60
字字数要符合要求[自主尝试][参考答案]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身姿袅娜,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滴滴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答答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应用体验]3.请展开想象,将下面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散文片段。
要求:描写视听结合,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答: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
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扩展时抓住诗歌的意象“日暮”“笙歌”“杨柳”“流莺”展开想象,注意描写视听结合,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00字等要求。参考答案:白天的笙歌鼎沸、
鼓吹喧天的热闹随着游人的散去而重归静寂。此时,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们又成了万株杨柳的主人,它们扇动着翅膀飞来飞去,亮起细嫩的喉咙唱出心中的欢乐。听吧,那轻烟初笼的万株杨柳树林里,正演奏着一支胜利者的乐曲。4.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
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答:解析:作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即根据诗句写一个场景。其次要分析诗句,确定要描写的景物——夜空、星月、池塘,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天晴、星月同辉、池清,展开联想和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其意境描绘出来。最后审读扩展后的语句,检查是否通顺合理,是否符合要求等。参考答案: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映入水中的是她们善睐的明眸和温
柔的脸庞。补写续写型补写续写型,就是给出部分语句,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补充或续写的扩展方式。补写,一是补充单句使其成分扩展,二是补充某个文段的开头一句使其内容扩展,三是补充段中一句(几句)使其内容扩展。续写,多为续写后面的部分或结尾一句(几句),使其内
容扩展。[解题方略]第一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第二步,要把握题目所提供语段或语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步,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
等符合要求。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扩展。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第四步,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例3](2015·湖南高考)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
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100字左右。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面对万民翘盼,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审题要仔细]题目要求思维方向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
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题目要求根据首尾语句展开想象,补写句子。首句“苍天有裂”“苍生有苦”表明社会混乱,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尾句“人们载歌载舞”表明社会安定,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间补写的内容应是治理社会的
措施或过程。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100字左右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女娲端坐于云间,双手合十,凝神静气,聚天地万物之正气,凝结五彩之石以补苍天,顿时天呼地应,熊咆虎吟,正气升腾,逆气下沉,彩石凝结。正
气凝结越快,苍天裂痕愈大,最后关头,女娲用银河之心堵住裂口,天地澄澈。[应用体验]5.(2013·四川高考)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
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解析:本题的题目要求是:任选一人,续写,紧扣首句观点
,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100之间。首先明确题目所提供句子的主要内容是苦难让人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然后再结合所选人物并以此为中心,合理想象,进行续写、扩写;最后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
无语病。参考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二)贝多芬童
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
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6.根据开头,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包含“春雨”“鸟”这两个词语和一句唐诗,不超过80字。让我们“踏青”去!解析:作答本题,重点是突出“踏青”这个中
心。描写时要选择春天的景物,写出景物的特征,所给的“春雨”“鸟”两个意象一定要包含其中,并且要包含一句唐诗,语言要生动,还要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去感受那万物勃发的清新和朝气。刚刚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把小草儿、树叶儿冲刷得干干净净,让它们绿得发亮
。鸟儿唱着婉转的曲子,像欢快的儿童,闹响着一片春光。话题(或主题,或中心)阐发型“话题阐发型”就是提供话题或对象,规定某种情境,以某一词语、句子为重点,利用主题词或主题句进行扩展。[解题方略]一、紧扣主题词、中心句,特别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二、要注
意场景的要求,切合场景气氛;要准确运用提供的修辞手法,以对主题表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三、要运用发散思维,由主题词联想出相应的事例、画面、场景。写出的答案要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具体。[例4]请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物象,
围绕“思乡”主题,写一段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字。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0字。[审题要仔细]题目要求思维方向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物象,围绕“思乡”主题,写一段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字先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物
象,可以让其做主语。再结合给定的主题“思乡”这个情境进行联想,可以选择典型意象如“明月”“家乡的竹林”“屋前的枯藤”等具有故乡意味的事物,选择其中一两个重点意象来拓展想象,表达思乡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根据题干要求的“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可运用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
张”等,使语言富有文采。不少于100字注意字数要求。[自主尝试][参考答案]故乡的天井,是房子和房子之间一小片自由又明亮的天空。晴天,天井石板缝里的小草,因为阳光而透出新绿,一株株抖擞精神,雀跃起来。雨天里,急骤或舒缓的雨水从高高的屋檐落下,一
如串串晶莹的珍珠,在青石板上铺开或飞溅。天井是游子们的牵挂,曾有多少缕阳光、多少个雨点,洒落在江南游子的心里,还有多少蟋蟀和知了,用它们美妙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点缀过游子童年的梦想。[应用体验]7.以“雾霭”为话题,扩展语句,
写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答:解析:由题干中“一段描述性文字”可知应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景物和场景进行刻画;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般以比喻、排比、
夸张、拟人为多。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参考答案: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
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们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8.以“炊烟”为话题,展开一段景物描写。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生动,100字左右。答:解析:作答本题,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话
题的特点,对于本题来说,就要把握“炊烟”的特点;二是把握题干的具体要求,这道题要求描写景物,并且语言要准确、生动,100字左右。拟写答案时,可以首先想象“炊烟”的样子,比如炊烟的外部特征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最好看,炊烟让人联想到什么等。然后要体现
某种感情,比如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牵挂与思念等。描写炊烟时,注意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参考答案:那缕缕升起的炊烟,是家的呼唤,是童年的歌谣。小时候,我时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听柴火的爆裂声,看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秋天,落叶满地。那么多杨树叶,泛着金黄的颜色,那清晰的叶脉,如鸟的翅膀,
进了火灶,就扑棱棱地飞了,最终变成了空中飘舞的袅袅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