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DOC
  • 阅读 6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374.500 KB
  • 2022-11-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四(含答案).doc,共(11)页,374.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4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1.下面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B.AM=CNC.AB=CDD.AM∥CN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7,那么它的周长等于()A.12B.18C.12或21D.15或18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D⊥DA于点D,PD=2,则P点到OB的距离是()A.1B.2C.3D.4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三个正方形按图示位置摆放,S表示面积,则S的大小为()A.10B.500

C.300D.306.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A=50°,则∠ACB

的度数为()A.90°B.95°C.100°D.105°7.如图,在△ABC中,∠ACB=90°,∠ABC=60°,BD平分∠ABC,P点是BD的中点,若AD=8,则CP的长为()A.3B.3.5C.4D.4.58.已

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条A.3B.4C.5D.6二、填空题9.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70°,则它的顶角度数为_________.11.如图,△ABC≌△ADE,∠B=25°,则∠D=°.12.如图,在△AB

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13.如图,在△ABC中,∠C=90°,AC=14,BD平分∠ABC,交AC于D,AD:DC=5:2,则

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cm和7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cm2.1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16.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

9,则x=________.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7.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

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___.18.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

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的长是_________.第17题图第18题图三、解答题19.利用网格线画图:如图,点A、B、C

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1)在BC上找一点P,使P点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2)在射线AP上找一点Q,使QB=QC.20.在Rt△ABC中,∠ACB=90°,CD⊥AB于D,AC=20,BC=15,(1)求AB的长;(2)求CD的长.21.已知:如图,

点E、F在AD上,且AF=DE,∠B=∠C,AB∥DC.求证:AB=DC.22.如图,已知△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垂直平分AC,分别交AC,AD,AB于点E,O,F.若∠CAD=20°,求∠OCD的度数.23.如

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24.如图,△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1)若AB=10,AC=8,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2)EF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25.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求△DEB的周长.26.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

BC于F.若AE=4,FC=3,求EF长。27.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地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

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证明:连结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

其中∠DAB=90°.求证:.证明:28.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面积.(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来源:学科网ZXX

K](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9、角平分线所在直线10、40°或70°11、25°

12、8cm13、414、3515、7或2516、317、918、6三、解答题19、20、(1)25;(2)1221、证明:∵AB∥DC∴∠A=∠D∵AF=DE∴AE+EF=DF+EF,即AE=DF∵∠B=∠C∴△ABE≌△DCF(AAS)∴AB=DC题号1234

[来源:学。科。网]5678答案BBDBDDCBQP22、50°23、108°24、(1)18;(2)EF垂直平分AD.证明:∵AD是ABC的高∴∠ADB=∠ADC=90°∵E是AB的中点∴DE=AE同理:DF=AF∴E、F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EF垂

直平分AD25、6cm26、连接B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为AC边上中点,∴BD⊥AC(三线合一),BD=CD=AD,∠ABD=45°,∴∠C=45°,∴∠ABD=∠C,又∵DE丄DF,∴∠FDC+∠BDF=∠EDB+∠

BDF,∴∠FDC=∠EDB,在△EDB与△FDC中,∵∠EBD=∠C,BD=CD,∠EDB=∠FDC∴△EDB≌△FDC(ASA),∴BE=FC=3,∴AB=7,则BC=7,∴BF=4,在Rt△EBF中,EF2=BE2+BF2=32+42,∴EF=5.答:EF的长为5.27、证明:

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又∵,∴=∴.28、(1)∵∠C=90°,AB=10cm,BC=6cm,∴由勾股定理得AC=8cm,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出发2秒后,则CP=2cm,那么AP=

6cm.∴(2)若P在边AC上时,BC=CP=6cm,此时用的时间为6s,△BCP为等腰三角形;若P在AB边上时,有三种情况:①若使BP=CB=6cm,此时AP=4cm,P运动的路程为12cm,所以用的时间为12s,故t=12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②若CP=BC=6cm,过C作斜边

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4.8cm,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P=7.2cm,所以P运动的路程为18-7.2=10.8cm,∴t的时间为10.8s,△BCP为等腰三角形;③若BP=CP时,则∠PCB=∠PBC,∵∠ACP+∠BCP=90°,∠PBC+∠CAP=90°,∴∠ACP=∠CAP,∴PA=

PC∴PA=PB=5cm∴P的路程为13cm,所以时间为13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t=6s或13s或12s或10.8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3)当P点在AC上,Q在AB上,则AP=8-t,

AQ=16-2t,∵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8-t+16-2t=12,∴t=4;当P点在AB上,Q在AC上,则AP=t-8,AQ=2t-16,∵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t-8+2t-

16=12,∴t=12,∴当t为4或12秒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