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指导

DOC
  • 阅读 3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17.500 KB
  • 2023-04-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鹿哥教育】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指导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指导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指导.doc,共(4)页,117.500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06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指导一、整体阅读(一)议论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及应答技巧知识点分类常考题型答题点拨论点中心论点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1)要抓住中心词;(2)要使用陈述句式;(3)要有明显的

倾向性,要旗帜鲜明;(4)语言要简洁,文意要通顺;要立足得分。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1、概括论据2、论据的作用3、补写论据4、论据能否被替换5、关于论据的位置1、概括论据要语言简洁不失要点;2、论据作用的回答要注意格式规范,内容完整。3、补写论据注意与分论点相符4、分析所给内容与原文之间的差异(

例如:古今中外,个人集体)5、分析议论文的层次结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引用论证:(如果是讲道理)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

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证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对比论证: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引用论证对比论证论证结构总分式1.判断论证结构2.分析前后段换顺序3.将有关段落插入原文相关

位置梳理全文层次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语言的严密性1、某词能否删掉;2、词语的语序能否调换;3、句子能否删去;1、某词能否删掉;2、词语的语序能否调换;3、句子能否删去;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

性强,形象生动。1、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作用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2、分析修辞方法以及成语典故的运用,体会其生动性;3、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严密的逻辑性。要注意理解概括力强和准确严密的关键性词语。2(二)考试热点题型1.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

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逻辑性,可以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中关于说明顺序的分析。2.语段的作用完成这类题目,我们应在掌握特殊段落作用的基础上,就具体文段作具体分析。开头段的作用:(1)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

、诗歌、寓言)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引(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4)引出下文……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了上文关于

……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议论。结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3

.论据考点(1)概括事实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必须包括两个要点:人物+事件(必须紧扣论点)。(2)论据的作用用在开头:①引出中心论点(题);②充当文中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用在

中间:主要证明本段的分论点。(运用……事实(或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3)判断下面一段文字可以放在哪个段落?为什么?本段讲述了……的事例,证明了某段的分论点:……,因此放在这一段。(4)文中的XXX段落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一般情况下),因为XXX段符合……的逻辑关系,与上文(下文)的某句话相呼应,因此不能互换。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5)下文的链接材料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放在第A段和第B段之间。承接

第A段的……,引出下文第B段的……,(并与第C段的……相呼应),因此放在这里。(6)文中的某句话论据(事实和道理)能否删除?为什么?不管是什么论据,它都要证明论点的成立,也就是说论据要与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论据是否删

除或者是否是多余的,都要看看论据的有无会不会影响论点的成立。答题方法:能。因为这段的论点是……,这句话是……,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因此要删去,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不可以删去的话,反之。)二、论据与论证方法(一)论据1.论据知识点: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

依据。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1)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或者分论点的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等。(2)理论论据:是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

言、警句等。2.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1)概括事实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必须包括两个要点:人物+事件(必须紧扣论点)。3(2)论据的作用用在开头:①引出中心论点(题);②充当文中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用在中间:主要证明本段的分论点。(运用……事实(或作为道理论据

),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3)判断下面一段文字可以放在哪个段落?为什么?本段讲述了……的事例,证明了某段的分论点:……,因此放在这一段。(4)文中的②③④段落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一般情况下),因为②③④段符合

……的逻辑关系,与上文(下文)的某句话相呼应,因此不能互换。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5)下文的链接材料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放在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承接第⑤段的……,引出下文第⑥段的……,(并与第⑦段的……相呼应

),因此放在这里。(6)文中的某句话论据(事实和道理)能否删除?为什么?不管是什么论据,它都要证明论点的成立,也就是说论据要与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论据是否删除或者是否是多余的,都要看看论据的有无会不会影

响论点的成立。答题方法:能。因为这段的论点是……,这句话是……,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因此要删去,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不可以删去的话,反之。)(7)补充论据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的语言再写出一个能够证明……(观点)的

典型事例吗?答题思路:确定论点,然后选取与之相匹配的事例。(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是指证明论点的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中考考纲里只考这三种。论证方法定义作用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典型)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

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证明了……的论点。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

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将……和……(例子或分论点)进行比较,突出强调的论证了……的观点。三、其他题型(一)其他题型及答题策略题型答题策略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放在文中第几段/第几段与第几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链接材料一般是事实论据,注意与上下段中间的逻辑

关系。文中第几段是否显得多余/可否删除,为什么以“体现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为结句。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___主要是“引出论点”。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主要是“引起思考”。第456段不能互换,其理由

是________与论证结构有关。文段345和6的论证结构是______分清逻辑关系。材料适合/不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论据与论点的匹配4(二)词句段基础题1.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他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确定词语在语境中

的含义,三是理解词语对表达中心和阐明观点的作用(深层、比喻或引申)。词语的指代这类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有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能从原文中找出指代内容的,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

其正误。2.理解画线句的含义解答这类题可以先看画线句句式有何特点,在分析该句的句意,最后从词序、句序排列及成语、修辞的运用等角度综合评价概述。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作用等;②分析修辞手法以及成语典故的运用,理解句子的深

层含义和作用;③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不管是哪类句子的理解,都遵循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组织归纳语言的步骤。3.语段的作用完成这类题目,我们应在掌握特殊段落作用的基础

上,就具体文段作具体分析。(1)开头段的作用:①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③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2)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

了上文关于……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议论。(3)结尾段的作用: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强调……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⑤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⑥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

考某个问题(三)品味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某语句的作用。题型:词语的指代义及重点词句的理解。题型:某句话是否

可以删去,进行辨析答题技巧:一是表明态度,二是理解词语句子含义,与前文的关系,三是删去了会怎样(一般说删去了就与原文不符),四是文体的特点(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四)段落互换与材料归位先概括几段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从三个

方面进行考虑:1.逻辑关系先从这几段内部来看,注意是否存在逻辑关系,一般不能互换的几段之间多为层进式结构;其他结构为总分、并列、对照。2.结构上的关系从这几段和上下段落的关系来看,比如考③到⑤段能不能换

,就可以看看②和③段之间有没有联系,比如他们是承接关系的;同样,也可以看⑤和⑥段之间有没有联系,以及③到⑤段中③和④段、④和⑤段之间结构上有无关系。最后,可以看看这几段的内容和上下文有没有呼应。比如第③段讲“

学术研究”,第④段讲“文艺创新”,那可能在第⑥段中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新”中这样的句子,这就是上下呼应了,所以它们的顺序不能换。3.材料归位也可以参考,先概括材料内容,再判断与其他段落内容或者结构上的关系来确定。内容上作为论据能证明论点,和某段论点一致,结构上参考上面知识点。

鹿哥教育
鹿哥教育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 文档 4401
  • 被下载 12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