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文言实词拓展词义汇总(共67个实词).doc,共(12)页,110.000 KB,由鹿哥教育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69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拓展词义)爱(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⑤通'爰',隐蔽,躲藏。(爱
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倍(1)动词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②增加。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③通'背',背向。管仲反,入,
倍屏而立,公不与言。(《管子·中匡》)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④通'背',违背。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⑤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2)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3)副词。越发,更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鄙(1)名词。边界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动词。①以……为边界
(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②动词。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曹刿论战》)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4)
复合词。①鄙人。ⅰ、自称的谦词。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ⅱ、鄙俗,不开化的人。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ⅲ、乡下人。余目睹将军悛悛(质朴的样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贱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2伯(1)名词。①排行第一的,老大,古人同辈间的伯(孟)、仲、叔、季来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经·周颂·载芟》)②伯父。汝泊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③女子对丈夫的尊称。自
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伯兮》)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⑤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⑥bà通'霸',春秋时诸侯国联盟的
盟主。桓公,五伯之上(首)也,争国而杀兄,其利大也。(《韩非子·难四》)(2)副词。表尊敬。若为河伯娶妇。(《西门豹治邺》)(3)bǎi数词。通'佰',一百。亡(没有)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论贵粟疏》)(4)复合词。伯仲:原指兄弟的次第,后用以比喻不相
上下的事物。察(1)动词。①细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乘chéng(1)动词,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
下。(《石钟山记》)②升,登。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涉江》)③趋,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④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⑤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沈括《宋书》)⑥交加,连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
积贮疏》)(2)名词。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佛教。shèng(1)名词。①一车四马的总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2)量词。辆。超乘者三百乘。
(《崤之战》)(3)数词。四。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崤之战》)城(1)名词。①城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城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2)动词。①修筑城墙。是月,城西宁。(《明史·太祖本纪》
)②守城。(李)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宋史·李庭芝传》)池(1)名词。水塘,湖。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雁荡山》)(2)名词。护城河。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除(1)名词。①殿阶。登自东除。(张
衡《两京赋》)②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3③门屏之间。扶辇下除。(《汉书》)(2)动词。①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除残去秽。(《赤壁之战》)②修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③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传chuán(1)动词。①传送,传递。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③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④传达。传上言
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谭嗣同》)⑤传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⑥延续。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2)名词。传闻,传说。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荀子·非柏》)zhuàn名词。①
客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横惧,乘传诣洛阳。(《汉书·高帝纪下》)③传记。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④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怠形容词。(1)懈怠,松懈。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送东阳马生序》)(2)轻慢,不恭敬。守卒皆怠炎。(炎:人名)(《宋史·杨愿传》)(3)疲倦。怠而后游于清池。(《史记》)殆(1)形容词。①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②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③通'怠',懒惰。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农战》)(2)副词。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南录〉后
序》)独dú①<形>单独;独自。《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②<形>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赵威后问齐使》
:“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为足。”《礼记.大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③<形>独特;特殊。《史记.游侠列传序》:“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④<副>只是;仅仅。《垓下之战》:“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无以渡。”《陈涉世家》:“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赤壁之战》:“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⑤<副>唯独。《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卖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⑥<副>岂;难道。《廉颇蔺相
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窍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独步】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独夫】⒈独身的男人。⒉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独行】只身孤行。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4短1、短,与“长”相对。2、
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3、缺点;短处。4、诋毁。(短屈原于顷襄王)多1、数量大,与“寡”或“少”相对。2、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3、增加。(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荀子》)4、大都,大多非1、不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非人不传非亲非故)2、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非同小可)3、过错,不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5、没,无。(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盖1、白茅编成的覆盖物。2、建筑房屋。(盖屋)3、车盖,车蓬。(日初出大如车盖)4、遮盖,掩盖。(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5、崇尚。(盖威)6、超过,胜过。(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若水之归海盖世无双)7、加上。(盖章)8、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9、承接上文,表推测,“大概”。(盖其至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鼓1、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2、振动。(微风鼓浪《石》)3、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4、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5、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过1、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目不忘)2、超过,胜过。(过犹
不及矫枉过正)3、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甚其词)4、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闭门思过)5、责备。(无乃尔是过与)6、过访,访问,探望。(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5何1、代词,哪里。(却看妻子愁何在)2、什么,代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
、怎么,为什么,状语。(又何间焉)4、何如:怎样,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6、如--何:把---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7、多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8、hè背、扛。(何蓑何笠)后1、
君主;君主的正妻。2、后代。3、后面。4、以后。5、落后。6、以……为后。(后天下之乐而乐)胡1、什么。(国胡以相恤)2、为什么,怎么。(胡取禾三百廛兮)3、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患1、忧虑,担心。(欲勿
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2、祸患,祸害,灾祸。(为操后患《赤壁之战》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危害。(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4、疾病。(愈膏肓之患难茜有眼患)5、讳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6、厌恨。(赵宣子骤谏,公患之)7、生病。(时有患疟疾者)解1、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3、解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理解
,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消散、离散。(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7、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8、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9、通“懈”,松
解,懈怠。(胡虏益解)进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63、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堪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3、能够,可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克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7、通“刻”,刀刻
、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怜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
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弥弥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乃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4、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于是,就
。(良乃入,具告沛公)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内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7判1、古代官职。2、判词。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4、分辨。(强弱胜负
已判)5、裁判狱讼。迁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请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请求,
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4、宴请。(乃置酒请之)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6、愿意。(请献十金)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
受)8、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劝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却1、退,退回。
(相如因持壁却立)2、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如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如愿以偿如法炮制)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出一辙如此而已如饥似渴如丧考妣)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涉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
人有涉江者)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83、经历,经过。(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适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顺从,适
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5、刚才。(适为虞人逐)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属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率1、顺着、沿着。(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2、率领。(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3、规格、标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4、大概;大致。(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5、一概;全部。(六国互丧,率赂秦耶)6、主将。(将率不能)频率、比率。(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私1、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2、偏爱。(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邹》)3、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涕1、眼泪。(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2、哭泣。士皆垂泪涕泣(哭泣)3、涕零:流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鼻涕。(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通1、到达。2、交往;往来。3、畅通;来往无阻。(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4、流通;交换。5、通晓;懂得。6、通婚。97、共同的;普通的。8、量词。图1、地图;图画。2、谋划;想办法。(入则与王图议国事)1、图谋;谋取。2、预料;料想。(不图子自归)3、绘画。4、摹拟;模仿。退1、退却;后退。(进退无颜仪)2、退回;返回。(敬亭退
而凝神定气)3、离去。(贤人进而奸人退)4、减退。5、引退。(是进亦忧,退亦忧)王1、一国的君主。(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2、称王,统治天下。(沛公欲王关中)3、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妃嫔媵嫱,王子皇孙)4、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
告乃翁)望1、向远处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尘莫及)2、看。(望文生义)3、盼望,希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望子成龙喜出望外)4、名望。(先达德隆望尊)5、农历每月十五日。(适冬之望日前后)恶1、厌恶,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2、丑,劣,不好的。(廉君
宣恶言)3、怎么,哪。(以小易大,彼恶知之)谢1、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2、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辞别,辞谢。(乃令张良留谢)4、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谢天谢地)5、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6、
凋谢,凋落。(花开花谢)悉1、都,全。(赵王悉召群臣议)2、周全,详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3、知道。(丞相亮其悉朕意)104、尽其所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5、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行1、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2、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
其行廉《屈》3、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4、行走:道芷阳间行《鸿》草行露宿《指》5、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6、行列:涕落百余行《孔》7、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8、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9、行李:出使的人: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烛》幸1、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2、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3、宠信:君幸于赵王《廉》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阳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阳光,太阳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4、通“佯”,表面上,假装。(儋阳为傅其奴)5、出的,外露的。(周秦古玺,多作阳文)要1、重要,简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3、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
,有要于时也)4、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5、要挟。(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6、相约,誓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7、要点、关键。(要在安国家,利人民)8、希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9、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10、约束、控制。(然地
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贻1、赠给;送给。(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遗留。右1、右边,与“左”相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12、高;上。明代以前的右为尊贵位。(在廉颇之右(廉)位)3、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担任警卫的叫车右。(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4、尊重;重视。(守成尚文,遭遇右武)5、赞助;亲近。(右韩而左文)6、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时国王骄奢,又多豪右,共为不轨)逾1、超过,越过。(老翁逾墙走)2、过分;过度。造1、到……去。(径造庐
访成,视成所蓄)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3、制造;建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4、制定。(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5、培养,造就。(小子有造)6、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置1、安置。(今以钟磬置水中)2、设立。(内外多置小门)3、购
置,添置。(郑人有且置履者。)4、放弃。(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5、驿站。质1、质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3、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4、通“贽”;见面礼。名词(厚币委质事楚)5、本质。(非天质之
卑形者神之质)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诸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贼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2
、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3、杀人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12族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3、灭族。(族秦者秦也)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左1、左边,与“右”相对。2、较低的地位。(余左迁九江郡司马)3、不正;邪僻。(执左道而乱政)4、不合。(身正而事左)5、不赞助。(右韩而左魏)坐1、座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信》)2、坐着,坐下。(项王,项伯东向坐)3、犯罪或错误。(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4、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5、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6、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7、坐落,位置所在。(坐北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