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岭南版】三年级下册《12. 巧变虚形与实形》教学设计4.doc,共(4)页,8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36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巧变虚形与实形》教学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巧变虚形与实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广东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是第四单元“百变剪纸乐园”里面的第
二课。本课侧重于让学生运用正负形构成原理,进行“平面分解——对称构成”设计练习,通过分割剪贴、重新组合成富有虚实变化对比的剪纸画面。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所以尽可能引导学生发现正负形设计手法在生活
中的应用之处,感受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艺术探讨的乐趣。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的《大花瓶》一课学习过对称的概念,并利用此原理创作过剪纸作品,已了解和掌握了简单的剪纸方法。
在本课中,对称原理的利用方法稍有不同。侧重于运用剪纸方法进行平面分解后,能依据对称的原理创造性地进行重新组合。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本课的难点正在于如何在理解对称原理的基础上,恰当地剪贴、摆放、黏贴出虚实对称的生动画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分辨正形与负形;能剪贴出形成
色彩对比强烈或和谐的、对称的正负形画面。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对比中,学会分辨正负形;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掌握虚形与实形构成画面的规律;在欣赏与对比中,发现创作题材以及画面色彩对比的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正负形构成的艺术形式,发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形式,并对正
负形画面产生兴趣。教学重点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教学难点能进行分解和对称重组,创造出虚实对称的生动画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课堂导入1、故事导入:天鹅春游,引出虚形与实形的画面形式。2、引导学生发现虚形与实形的对称
美(板书:对称)。3、介绍虚形与实形。形体本身称为实形,也称为正形;镂空形体后的底称为虚形,也称为负形。4、补充并展示课题。1、仔细观察,发现虚形与实形的画面形式。2、观察、发现虚形与实形的对称美。3、分辨虚形与实形。1、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正负形的形式特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2、感受
虚形、实形的对称美,为解决重难点做铺垫。3、小结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学习内容。课堂发展1、游戏探究:辨虚实,你最行。2、小组自主探究:请打开课本31页。带着问题自学制作方法。3、教师示范,利用剪纸的方法分解出虚形与实形。(板书:分解)4、小组游戏探究:摆一摆、
贴一贴(板书:重组)5、提出创作要求,巡堂指导学生创作。1、观察思考,判断所示图形是虚形还是实形。2、自学制作方法,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回答问题。3、认真观察与思考,回答问题。4、组员合作拼贴作品。5、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难度,
制作作品。1、巩固新知。2、问题导学,设置渐进阶梯,促使生生之间互助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解决难点。3教师示范,剪纸方法,解决难点。4、在合作探究中,通过意见交流相互促进,解决难点。5、设置多层作业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3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提示评价方法。欣赏作品说感受。自
评、互评,在欣赏、思考与评价中积累知识。总结延伸生活中处处都有虚形实形的应用之处,你想不想也试一试?开拓思维,培养热爱生活和乐于创新的精神。板书设计:巧变虚形与实形分解重组对称练习区展示区练习区练习区练习区练习区练习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