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桂美版】三年级下册《1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4.doc,共(2)页,1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5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科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版本:原创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菊花1、显现目标: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知道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2、隐性目标,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创新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及作业反馈,
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欢制作手工作品,对基本型及色彩都有一定的认识,作品也很有个人特色,但对剪刀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部分学生的作品完整性较弱一点,对传统文化更是了解甚少。本堂课既注重了情境的营造,
又注重了对操作方法的呈现,内容丰富,卡纸薄且造价低,易于被儿童所接收。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菊花的国家,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
《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在绘画中更是把它作为君子的象征。中国
人历来有重阳节登高赏菊和饮菊花酒等习俗。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美感,激发他们对立体造型的兴趣及制作能力,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基本制作方法及本课中“卷”的表现技法,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制作中,我会通过适当的提醒
,去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其手、脑、心都能得到协调的锻炼。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感受传统文化并了解菊花的结构与制作方法,懂得运用色彩中的对比色。难点:花瓣上的创新设计。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播放课件:让学生观赏一段来自菊园中各种不同颜色,花
瓣带卷曲的菊花盛开时的娇艳情景学生认真观看、感受;加深印象,记住这种菊花的基本造型2:简介菊花的培育历史及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食用、药用和观赏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了解菊花出处及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越来越多的作用3、重点讲解
重阳节(也称老人节)的一些习俗,菊花诗词赏析了解重阳节及习俗,感受诗词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回答问题让学生从小懂传统,重孝道,感受诗词文化,提高审美能力4、菊花图片欣赏,让学生找共同点,出示样品,进行讲解。引出技法——
卷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回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5、播放微课——《菊花制作过程》明白创新点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步骤,掌握制作方法了解结构,形成整体意识,提高审美水平6、作业要求:采用两人合作完成的形式,教师巡视指导。(音乐相伴)大胆想象,细致制作。培养合作意识与创
新精神7、评价交流、采用国画的形式来展出他们的作业,大气新颖学生完成后,可自行贴上进一步了解及感受中国文化带来的美感8、课后拓展、欣赏:厚薄软硬不同的纸制菊花手工作品。欣赏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探究精神9、教
学反思:今天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学生的创作激情很是高涨,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课堂上,我极力创设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通过赏析、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不仅让他们领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审美
水平,还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满怀激情地去创造,充分享受制作中的乐趣。虽然学生制作的作品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也没有特别有创意的作品,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平时训练不够所致)。但看到他们在课堂
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充满激情,相互配合,认真专注地制作模样时,身为老师的我倍感欣慰。尤其到最后,我总结时都还有一些同学在继续制作。甚至下课了,任然有许多孩子围着我不肯离去,令我非常感动。我认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有个性,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