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育与健康【通用版】三年级《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学校弘扬》教学素材.doc,共(5)页,11.28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40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在学校弘扬----晋阳风火流星走进学校课堂可能性的研究摘要“传承历史,寄托希望”,让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要贯彻课标精神,落实课程理念,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民族民间体育基本动作,让学生在学
习与玩乐中体会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晋阳风火流星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经过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完全可以走进中小学校园,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继承和发展。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可能性1.晋阳风火流星的起源、艺术形式及现状晋阳风火流星是一门融杂技与武术为一体的汉族民俗社
火表演艺术,是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晋阳风火流星的起源与艺术形式“风火流星”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有人说,它源于民间杂技的水流星;有人说,它源于武术中的流星锤。在我市晋源区东街村,人们说起“风火流星”,必先从一人一地说起。这人,就是
现在有据可查的“风火流星”的创始人韩荣华;这地,就是曾经商贾云集、富庶繁华的祁县。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两端系上了两个铁丝网兜,里面装上点着的木炭,随着呼呼生风的表演,木炭越着越旺,火借风势、火围人转,在夜幕下那星星点点的火星四处飞溅,
形成一道道火圈。风、火、星,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构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民间文艺风景线,也包含了几代民间艺人五味杂陈的心理情愫,更透示了民间绝艺生存发展的尴尬境地。1.2晋阳风火流星现状我采访了作为主演的50多岁老艺人贾天仓,他说:“现在会晋阳风火流星的人不多了,村子里有三四
个老人会,一个70多了,另外的也快70岁了,我这50多的算是能上台表演的人中年纪最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民俗文化已不为年轻人看重,加上现有的老艺人对此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他们步入老年,已无法完
整表演这一绝技,使这一绝技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度沉寂,其传承面临危机,走上了濒临灭绝的地步。2.学校开展风火流星的价值2.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体育“风火流星”不仅是古晋阳民间社火文化的一枝奇葩,更是我市不可多得的集兼容性、稀有性、奇特性、简朴性、功用性于一身的优秀民间文化。中小学校开展
“风火流星”教学活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与本土民间传统体育,培养后备人才。2.2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资源新课标中提出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各地、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尤其作为我们农村校更应当充
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新课标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提出了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本地区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当前像武术中的太极等一些简单易于施行且具有普遍性的项目在一些学校还有所开展,火流星作为颇具地区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添补学校在这方面的空白,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项目。2.3具有综合健身功能2.3.1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作用风火流星运动大部分是双手运动技法,要求在
练习过程中用清醒的头脑去指挥一连串的动作,力求心想手动,手动球动,心停手停,手停球停。因此,开展风火流星球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动作敏捷性、协调性和柔韧性。2.3.2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甩流星与呼吸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两拍一吸,两拍一呼,讲究动作平缓,均匀、连贯、圆滑。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有利于脑部宽松舒展,增强呼吸肌,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使肺活量和呼吸差增大,练习时,呼吸与动作有规律配合,使心跳有序,保持心脏处于良好的充盈状态,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搏动力。2.3.3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开展风火流星球教学活动,运动强度可大可小,练习时间可长可短,练习速度可快可慢,长
期坚持使用,对提高上肢小肌肉群的力量和肌肉的弹性及伸缩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脊柱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幅度的加大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上肢运动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2.4树立勤学苦练的意志品质一根软软的绳子,两边挂着两个布袋子却可以像一个棍子一样舞动,
这个神奇的现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它、征服它,更希望通过它向同伴去展示自己的。然而技巧运动历来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练习指导思想,老师就必须教育学生要有勤奋苦练、持之以恒的自觉练习精神,通过这样的练习树立坚持到底的良好意志品质。2.5促进课程改
革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提供了契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要求下,晋阳风火流星走进校园,势必促使教师对这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从器材、动作、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
改革,同时这一项目的引进也将丰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感到新颖、好奇,从而激发学生活动兴趣。3.晋阳风火流星走进课堂的可能性3.1晋阳风火流星未走进课堂的原因风火流星的器材原有构造为铁丝网围成的一个笼子,其中还有燃烧的木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风火流星的动作技术主要是从武
术技法演变而来,它是模仿长器械的棍花、大刀花等动作,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很难在学校开展。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大胆进行尝试,对晋阳风火流星的材质、动作、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便是这一民
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顺利进入课堂。3.2晋阳风火流星走进课堂的措施3.2.1材质的改进晋阳风火流星原来由铁丝网围成的笼子和铁链条组成,且表演时还装入燃烧的炭火,很不适合进入课堂的安全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装。铁丝笼变为安全
系数很高的棉布袋子;铁链条也由麻绳代替,且粗细适中;绳长则依学生自身身高加15厘米(固定两端棉布袋子用)为宜。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练习动作的熟练程度把内填充物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初级阶段为棉球或木屑;中级阶段为小米或大米;高级阶段的沙子或豆子;表演阶段运用电子夜光灯球。3.2.2动作
技术的传承和改进老艺人介绍到,风火流星其实动作有很多,包括‘火龙缠身’、‘金鸡串脖’、‘张飞跨马’等,他做了现场的演示。但根据小学阶段教学特点与规律,这些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太大,不适合课堂教学,因此晋阳风火流星走进校园就必须进行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
动作改革。经过与老艺人及学校同仁的共同研究,我们把晋阳风火流星的动作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改进。首先规定了“四法”,包括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知道“十面”方位,包括前、后、左、右、右前、右后、左前、左后、上面、下面;其次,把所有的
技术动作分为三个层次。初学阶段主要学习“四甩”,包括正面、侧面、头顶、交叉多方向的甩圈方法;中级阶段主要学习绕臂技术,如单手舞花、单手缠腕、单手护身舞花等动作;高级阶段主要进一步学习双手舞花、背后舞花、联合转体
舞花等技术动作。3.2.3教学方法的改进晋阳风火流星的老艺人的讲授方法主要是通过演示动作,然后让练习者多“悟”,多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小学生。因此我们把风火流星的技术动作分为三个层次来学习。首先是通过分解动作、徒手模仿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以讲解示范为主;其次是借助短棒等器械
模仿连贯动作;最后连贯起来完成所有技术动作。这样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看得见、听得懂、做得来。4.结论综上所述,经过对风火流星从材质、动作、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它是完全可以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有很好的促进作
用。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2】《民族传统体育概论》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3】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供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