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线谱)《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 (2).docx,共(2)页,27.29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1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感受歌曲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2.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教学重、难点1.能体验到羌族民族歌、舞的音乐特色。2.能够勇敢、自信地
参与跳锅庄舞、伴奏、唱歌等音乐活动,并能投入、热情地表现音乐,并进行相互配合。教材分析羌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个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锅庄是藏族民间舞蹈,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羌族因居住在四川西部,故锅
庄也成为他们喜爱的民间舞蹈的一种。歌曲为五声徵调式,但最后三小节突然交替到宫调式,旋律进行以四度上扬为其特色。如“”、“”、“”、“”等,表现了开朗、活泼的心情;节奏是前密后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这首歌
短小精悍,易学易唱易记,还具有鲜明的舞蹈性,适合于边唱边舞。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
,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2.了解羌族的风土人情。师:同学们欣赏羌族风土人情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
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3.欣赏《吹起羌笛跳锅庄》动画。师: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
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二、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音频,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2.集体朗读歌词。3.欣赏《吹起羌笛跳锅庄》歌曲学习,随音乐轻
声哼唱歌曲。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6.随《吹起羌笛跳锅庄》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打击乐器图片)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
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XX│XXX│”,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XXX│XXX│XX│XXX│”,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四、欢快起舞1
.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2.随歌曲音乐自由做动作。3.边唱边跳。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
舞。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