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欣赏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docx,共(3)页,18.90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76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
,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草原放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班级四年级课型欣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
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3、讲解《草原英雄小姐妹》改编自《草
原赞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为乐曲配器。教学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双响筒沙锤教学设计一、
导课师:同学们,今天我带大家要去到一个美丽的大草原上,那里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称作马背上的民族,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个民族呀?1、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聆听老师弹奏两首蒙古族音乐《草原赞歌》和《草原小姐妹》,对比
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出《草原小姐妹》改编自《草原赞歌》。介绍课题《草原放牧》并说明《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的选段。并介绍《草原小姐妹》的五个乐章分别是什么。2、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片段,让学生感知音乐背后真实的故事背景。二、新课1.欣赏:引子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让
学生找出圆号和琵琶两种乐器。区别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介绍圆号和琵琶,出示图片,讲解结构,并与学生一起分析音色。2.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1)听一遍第一部分,找出主题部分。教师教唱主题,唱完之后让学生用“啦”模唱主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直接感受、体会两首乐曲情绪。自主总结《草原赞歌
》《草原小姐妹》之间的些许联系。总结出《草原小姐妹》是由《草原赞歌》改编而来的。设计意图:为了特别让学生感受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的欢快,并完成教唱、学唱、模唱主题的环节。在对主题旋律有所了解的2)让学生带着问
题听第二遍听完后请同学们说出主题部分在第一部分一共出现了几次?(5次)3)对比听一听出现的五次主题之间分别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和第二次完全一样。第三次比第二次多一样乐器(单簧管)引出双簧管并分析音色。第四次比第三次稍微欢快一些。第五次与第四次相比是所有乐器的合奏。
4)总结第一部分的节奏听起来像什么?(马蹄)从而引出配器部分的教学。5)用手指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用弹舌模仿马蹄走路的声音其次加入双响筒和沙锤出示节奏醒经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后为乐曲的第一部分进行配器演奏3.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1)这段旋律与第
一部分的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的情绪活泼欢快,速度稍快。第二部分情绪宽广、抒情,速度稍慢)2)请学生跟随音乐用手指画出旋律线条。4.完整表现观看《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演奏视频在视频里找出我们所学过的以及本节
课介绍的乐器。并模仿乐器如何演奏的动作。在第一部分的时候加打击乐器一同演奏。第二部分加入情感律动以及手绘旋律线条。感受视频中协奏曲的场面和气氛,帮助更好地理解全曲。三、课外拓展感受视频中协奏曲的场面和气氛,简单介绍琵琶协奏曲的基本概念,结合故事背景帮助更好地理解全曲。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听赏及音乐活动,感受并体验了琵琶协奏曲体裁的音乐是怎样的,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自主地欣赏学习到更多的乐曲。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听辨第一部分出现主题的次数,并且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在聆听过
程中不仅仅要感受情绪的变化还要让学生可以听出来每次主题出现存在的变化,以及乐器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肢体和想象全身心的感受乐曲的第二部分情绪和速度的区别。让学生用旋律线自主感受情绪的高昂和低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段学习过乐曲后,可以完整的欣赏、完整的聆听。并且用所学习到的
配器律动等内容对乐曲进行整体感知。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