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鲁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欣赏 瑶族舞曲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2.docx,共(3)页,327.96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61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鲁教版五四学制2011新课标(简谱)五年级下册欣赏课《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本课为鲁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欣赏课《瑶族舞曲》一、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材体系框架设置,在这一板块中,教材安排中国本土民族乐曲为题
材的乐曲与歌曲,旨在通过欣赏,学唱民族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只有尊重彼此的文化才能让56个民族团结成一家。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本课内容有:欣赏民族音乐《瑶族舞曲》,感受音乐情绪:认识瑶族长鼓,了解长鼓
的特征:听辨《瑶族舞曲》的乐曲结构,熟知三个部分主题旋律特点,感受不同乐段音乐情绪;课堂乐器参与伴奏帮助主题的记忆进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此我设计了有别于初级阶段的器乐
认知和曲式分析环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进行教育,通过民族音乐渗透人文教育,提高音乐情操的熏陶。三、教学目标:1.完整感受乐曲,能想象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了解瑶族长鼓的特点。2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体验、感受和课堂乐器伴奏参与
,感受民族音乐旋律优美,结构简单、节奏变化丰富的风格特点。3.了解管弦乐器中的其他乐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四、教学重点: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音乐特点。教学难点:听辨《瑶族舞曲》的音乐结构,能用课堂乐器进行准确的伴奏。五、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总体要求,运用
细致聆听、分析讨论、比较辨别、摸唱主题、体验感受、乐器伴奏等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六、教学程序我将本课分六个部分:1.导入:通过音乐律动认识及演奏瑶族长鼓(微视频)(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一段
有节奏的身体律动和真实的长鼓乐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又将本课乐曲节奏提前传递给学生为后面的乐器伴奏做铺垫。2.新课:通过(微课)来了解瑶族民俗习惯。(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微课浓缩知识点,利用制作的思维导图来提问,学生抢答加强知识记
忆。3..分段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加入课堂伴奏乐器)(12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来提高学生对不同乐段情绪的感受力,瑶族长鼓的加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缩小器乐与乐曲之间的心里距离产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直接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白板课堂互动:各组派代表上台进行乐曲知识梳理
的检测(动画游戏检测)(3分钟)设计意图:将检测题制作成白板高能的动画互动效果,提高课堂参与率与积极性。小组讨论:对3个部分的乐段进行课堂乐器伴奏的创编{手拎、三角铁、双响筒}(1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白板倒计时来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进行大胆的符合乐段的乐器创
编,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4.用课堂乐器完整表演乐曲(4分钟)设计意图:将过去音乐欣赏从只有耳朵参与到现在身体律动及乐器伴奏共同参与,让音乐的感受从表象转为内化从而植入人心唤醒情感体验。用课堂乐器参与乐曲伴奏加深巩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5.拓展认识管弦乐器及参与演奏(6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其他管弦乐器图片来扩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用课堂乐器与管弦乐队一起演奏《瑶族舞曲》,让乐曲更加深入学生心灵。6.总结(1分钟)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进去,我就完全理解。音乐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的过
程。板中板里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