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结练习》教学设计6-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2)页,2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1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复习【教学目标】:1、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在“ASA”,“AAS”,“SAS”,“SSS”中选择合适的定理判断三角形全等。2、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定理。【教学过程】一、
知识回顾1、全等三角形知识体系: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1)三边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或“”(2)两边及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或“”(3)两角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或“”(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或“”3、如图,已知,∠ABC=∠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S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以“ASA”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3)若
以“A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如图,AB、CD相交于点O,OA=O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OD≌△COB.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注意:AAA,SSA不能判断一般三角形全等FEDCBA你添加的条件是.2、2、在△ABC和△DEF中,(1)AB=DE(2)BC=EF(3)AC=DF(4)∠A=∠D(5)∠B=∠E(6)∠C=∠F。则以下不能保证
△ABC≌△DEF的条件的是()A、(1)(5)(6)B、(1)(2)(3)C、(1)(2)(5)D、(1)(2)(4)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A=∠D.求证:BE=CF
.4、已知:如图,△ABC和△CDB中,AB=DC,AC=DB求证:∠ABD=∠DCA三、方法总结:1、“量入图形”思想,即相关量在图形中标出2、结合题中条件和结论,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3、全等是说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
方法之一。说明时注意以下三点:①观察结论中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②分析已有条件,欠缺条件,选择判定方法。③公共边、公共角以及对顶角一般都是题中隐含的条件。五、当堂检测1、已知:如图,CD⊥AB,BE⊥
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2、如图,在△ABC与△DEF中,已知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
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B.BC=EF,AC=DFC.∠A=∠D,∠B=∠ED.∠A=∠D,BC=EFABCDOFEDCBAD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