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5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5-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doc,共(4)页,14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1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概念的复习和典型例题评析,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树立客服困难的信心、意志力,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热情和良好的人格品质。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判定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引导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
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图是小东同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并说出是应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考点回顾考点1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1.定义: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其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2.符号:“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3.性质:(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对应周长,对应面积。考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SAS,ASA,AAS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SAS,ASA,AAS,HL学生思考,回答
:1.重合,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于3.相等,相等,相等,相等,相等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为本课做铺垫。23.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可考虑。(2)已知一边和一角:可考虑。(3)已知两角:可考虑。(
1)SSS,SAS,HL(2)SAS,ASA,AAS(3)ASA,AAS典例剖析例1.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求证:ΔABC≌ΔDEF(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2)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3)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4)若要以“SSS”为依据,还缺条件.(5)若∠B=∠DEF=90°要以“HL”为依据,还缺条件.例2.(2017年黄冈)已知:如图,∠BAC=∠DAM,AB=AN,AD=AM.求证:∠B=∠ANM.思考、分析、
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抢红包游戏1.(2016年深圳模拟)如图,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可证得Rt△POM≌Rt△OPN
,OP平∠AOB.以上画法证明Rt△POM≌Rt△OPN根据的是.1.采用抢红包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12AC2.(2016年乌鲁木齐模拟)如图,△ABC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
C全等的图形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3.(2015年宜昌)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如图,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③△
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4.(2017年齐齐哈尔)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D=AD,DG=DC,E,F分别是BG,AC的中点.求证:DE=DF。5.如图,将
两根钢条AA′和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钢条可以绕点O自由转动,就可做成测量工件内槽宽度的工具(卡钳).只要量出AB的长,就得出工件内槽的宽AB.这是根据什么道理呢?1.学生通过抢红包游戏获得相应的积分2.学生思考、交流解题方法4小组合作,方法探讨请
大家小组讨论:在修建武靖高速公路绥宁至靖州路段时,有一池塘。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池塘的两端,小聪想测量出A、B间的距离,但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测量,你能帮他想出一个可行的测量办法吗?小组讨论、交流方法。通过
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全课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与大家共分享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学生总结,养成概括、提炼和反思的习惯。布置作业1.已知:如图,AD∥BC,∠1=∠2,∠3=∠4,直线DC过点E交AD于D,交BC于C.求证:AD+BC=AB.2.如图,∠B=
∠E,AB=EF,BD=EC,那么△ABC与△FED全等吗?为什么?教学反思CBAF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