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三年级下册《建立动物档案》教案 (6).docx,共(1)页,14.34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815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白鳍豚小档案白鳍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外形特征:白鳍豚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小型鲸,身
长1.5—2.5米,身体呈纺锤形,吻部狭长,前端略上翘。白鳍豚全身皮肤裸露无毛,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左右。分布范围: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鳍豚的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
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生活习性:白鳍豚喜欢群居,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白鳍豚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一般以整条吞
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濒危原因:内在因素1.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2.繁殖率低,生长较慢。人为因素1.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鳍豚食物供给不充足;2.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
坏;3.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4.长江成为了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