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教案10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0.000 KB
  • 2023-02-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小学四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教案10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小学四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教案10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小学四年级【鄂教版】心理健康 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教案10.doc,共(5)页,6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792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鄂科版)四年级第九课在挫折中成长【主题说明】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小学生挫折情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自我实现受挫、同伴交往受挫、教师评价

受挫、家庭变故受挫、生理缺陷受挫等。挫折反应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它包括理智反应和非理智反应。理智的反应表现为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妥善处理的方法,通过调整目标等来对付挫折。对待挫折的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强烈的恶劣情绪,对生活、学

习等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情绪、怨恨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情绪、逃避情绪。本活动围绕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整,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体验到自我肯定的情感激励作用,进而学会用完善自己,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积极健康发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2、情感目标:分享直面挫折的成长经历,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3、行为目标: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想法和行动去战胜挫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

,要正确面对挫折。难点: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名人挫折故事、面对挫折的方法2、学生准备:一次挫折经历、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每次航模

比赛都取得好成绩的小明,在最近的比赛中竟然没有获得名次,面对这样的比赛结果,他会怎么想?面对挫折,每个对象的反应会不同。2.导出学习内容《在挫折中成长》。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2.本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心理健康教育》(鄂科版)活

动营(体验分享)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感受,了解挫折的来源。活动一:抓手指游戏1.宣布游戏规则:请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伸直放到站在自己右边同学的掌心。口令停止时,每个人的左手设法抓住自己左侧

同学的食指,右手应设法逃掉,抓住次数多者获胜。2.以8至10人为一组,分小组做游戏。3.交流:①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一次都是胜利者?②你的心情如何?③如果将整个游戏的看成我们成长的过程,你会想到什么?4.教师小结:人人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直面挫折。活动二:1.名人挫折档案听爱迪生、林肯、屈

原等名人的挫折故事。2.交流:这些名人是怎么面对挫折的,谁面对挫折的态度你最欣赏?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3.教师小结:挫折能带给我们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的成长。活动三:透视镜1.观察图,你会发现透视镜展现出哪两种挫折的来源?2.指名交流。3.小结:夸大结果和期望过高是挫

折的主要两种来源。4.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的挫折来源呢?1.游戏规则要讲清楚。2.每个人都参与游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反馈。3.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分钟以内。分享屋(总结提升)掌握几种面对挫折的方法。教师:每个

人都会面临挫折,不要害怕;每次挫折都会过去,不要逃避;每个挫折都是一笔财富,不要颓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1.你面对挫折的妙招是什么呢?2.全班交流。3.教师相机总结。☆冷静对待:在失败中看到转机

。☆自我疏导:合理发泄,关爱自己。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教师总结的方法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鄂科版)☆请求帮助: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激励自己:相信暴雨消逝,晴空必现。3.本环节用时至少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直面挫折的成长经历,初步学

会用正确的想法和行动去战胜挫折。活动一:直面挫折1.写一写:我经历过最大的挫折,我当时的感受和反应,我现在是如何看待这次挫折的,我认为我可以这样解决。活动二:我喜爱的挫折名言2.教师出示一组名人面对挫折的名言。3.写上几句自

信的名人名言或祝福语,送给自己。1.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2、学生是否体验到挫折的积极意义。3、学生是否能掌握几种面对挫折的方法。【练习题】1、以前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可能会放弃,现在我会。2、列

举三条挫折的积极作用。【教学参考素材】威曼顿将军19世纪初期,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出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

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爱迪生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灯泡!居里夫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张海迪身残志坚,成为世人学习楷模。贝多芬双耳失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

《命运》交响曲。越王勾践面对惨痛失败卧薪尝胆,吸取教训,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名人名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心理健康教育》(鄂

科版)【心理学背景知识】提高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理论依据及措施个体的行为反应都是与一定的刺激相对应的,在刺激与反应之间通常要经过一个心理过程。挫折亦是如此,引起挫折的刺激物可以说无处不在,但面对相同的挫折源有的人有挫折体验,有的人却没有,主要原因就是对挫折源进行了不同的心理加工。参与心理加工的心理过

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认知结构、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杨帆,彭彦琴,2004)模式构建如下:挫折源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从内容上讲,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组织特点上讲,主要指知识经验

程度的层次性。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决定于他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图示、归因、信念,不仅都影响着个体如何加工解释环境刺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同时还具有人格功能,即它们具有影响个体行为方式,赋予个体行为

特色的功能,如非理性信念。所谓信念是个体对某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大多都是个体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周围事物的信念,这些信念将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评价、情绪和行为(钱铭怡,1994),在众多的信念中有合理的信念也有不合理的信念。对个

体的挫折承受力有影响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对事物的不正确认知。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常有一种过分概括化的错误思维,即以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2.情绪状态。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应。一般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而且以不同的心情、动机和紧张状态表现出来。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地、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态

度的特定体验,而是在一定情景唤起后在一定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处在某种心境中的人,往往倾向于以相同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1997)。从狭义上讲挫折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李海州,边和平,1995

),当个体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下时,更容易将这种情绪扩大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成为体验挫折的挫折源。可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是面对挫折情境不可缺少的条件。3.意志水平。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

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特为个体感知认知结构情绪状态意志品质挫折承受力挫折反应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心理健康教育》(鄂科版)性。挫折从目的性来讲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

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因此,为了避免挫折,个体在进行目标性行为时应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到行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

完成目标的需要(自觉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坚韧性)。当实施目标行为遇到障碍时,个体不但要具有自觉性和坚韧性的意志品质,还要具有果断性,即能够对面临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在需要做出决定时能当机立断,在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

改变自己的行动时能够改变已执行的决定,不因固守已有的计划,最终致使目标不能实现,体验消极情绪。意志行为本身就与克服困难、挫折相联系,个体的意志坚强水平往往与挫折的性质和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个体的意志水平越高,越能够战胜挫折,就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制力)(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1997),越较少地体验到挫折的消极情绪。参考文献1.李海州,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5.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6-237.3.叶奕乾,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53-354,386-390.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