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PPT
  • 阅读 11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619.000 K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丁二烯的生产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丁二烯的生产课件.ppt,共(28)页,619.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2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PPT文档演模板2022/11/15丁二烯的生产丁二烯的生产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大蒜味的气体,沸点为-4.4℃。液体丁二烯极易挥发,闪点低,易燃易爆,其爆炸极限为2~11.5%(体积)。丁二烯有毒,低浓度下能刺激粘膜和呼吸道,高浓度能引起麻醉作用,空气中允许浓

度为100mg/m3。物理性质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化学性质与用途丁二烯容易发生自聚作用,也容易与其它单体进行共聚作用,它是生产合成橡胶和各种树脂的重要原料。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顺丁橡胶BR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丁苯橡胶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此外还可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任务一生产方法的选择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92%)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8%)上

个世纪60年代之后,以石脑油为原料裂解制乙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裂解制得乙烯和丙烯的同时可分离得到副产C4馏分,为抽提丁二烯提供价格低廉的原料,经济上占优势,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而脱氢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

家采用。全球乙烯副产丁二烯装置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92%,其余8%来自正丁烷和正丁烯的脱氢工艺。全球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C4馏分抽提生产丁二烯,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又可分为乙腈法(ACN)、二甲基甲酰胺法(DMF)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

的生产碳四抽提丁二烯的方法①乙腈法(ACN法)②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③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该法最早由美国Shell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5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它以含水10%的乙腈(ACN)为溶剂,由萃取、闪蒸、压缩、高压解吸、低压解吸和溶剂回收等工艺单元组成。目前,该方法

以意大利SIR工艺和日本JSR工艺为代表。意大利SIR工艺以含水5%的ACN为溶剂,采用5塔流程(氨洗塔、第一萃取精馏塔、第二萃取精馏塔、脱轻塔和脱重塔)。日本JRS工艺以含水10%的ACN为溶剂,采用两段萃取蒸馏,第一萃取蒸馏塔由两塔串联

而成。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又名GPB法,由日本瑞翁公司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建成一套4.5万吨/年生产装置。该生产工艺包括四个工序,即第一萃取蒸馏工序、第二萃取蒸馏工序、精馏工序和溶剂回收工序。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

6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一套7.5万吨/年生产装置。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萃取蒸馏、脱气和蒸馏以及溶剂再生工序。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毒性大小顺序:ACN法、DMF、NMP。n三种方法的投资由高到低:NMP法、DMF法

、ACN法n以乙腈为溶剂的ACN法,因耗能较高,90年代以来已不再新建。而NMP法因其溶剂为低毒性,在90年代新建的装置中采用较多。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ACN法生产丁二烯的特点n(1)沸点低,萃取、汽提操作温度低,易防止丁二烯自聚;n(2

)汽提可在高压下操作,省去了丁二烯气体压缩机,减少了投资;n(3)粘度低,塔板效率高,实际塔板数少;n(4)毒性微弱,在操作条件下对碳钢腐蚀性小;n(5)丁二烯分别与正丁烷、丁二烯二聚物等形成共沸物,溶剂精制过程复杂,操作费用高;n(6)蒸汽压高,随尾气排出的溶剂损

失大;n(7)用于回收溶剂的水洗塔较多,相对流程长。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DMF法工艺的特点n(1)对原料C4的适应性强,丁二烯含量在15%-60%范围内都可生产出合格的丁二烯产品;n(2)生产能力大,成本低,工艺成

熟,安全性好、节能效果较好,产品、副产品回收率高达97%;n(3)由于DMF对丁二烯的溶解能力及选择性比其他溶剂高,所以循环溶剂量较小,溶剂消耗量低;n(4)无水DMF可与任何比例的C4馏分互溶,因而避免了萃取塔中的分层现象;n(5)

DMF与任何C4馏分都不会形成共沸物,有利于烃和溶剂的分离.由于其沸点较高,溶剂损失小;n(6)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n(7)由于其沸点高,萃取塔及解吸塔的操作温度都较高,易引起双烯烃和炔烃的聚合;n(8)

无水情况下对碳钢无腐蚀性,但在水分存在下会分解生成甲酸和二甲胺,因而有一定的腐蚀性。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MP法工艺的特点n(1)溶剂性能优良,毒性低,可生物降解,腐蚀性低;n(2)原料范围较广,可得到高质量的丁二烯,产品

纯度可达99.7%-99.9%;n(3)C4炔烃无需加氢处理,流程简单,投资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n(4)NMP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溶解能力,沸点高、蒸汽压低,因而运转中溶剂损失小;n(5)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极好,即使发生微量水解,其产物也无腐蚀性,因此装置可全部采用普通碳钢。PPT文档演模板

丁二烯的生产我国丁二烯的生产我国丁二烯的生产经历了酒精接触分解、丁烯或丁烷氧化脱氢和蒸汽裂解制乙烯联产C4抽提分离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丁二烯生产装置,绝大多数都是随着乙烯工业的发展而逐步配套建设起来的。1971年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利用自己开发设计的ACN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套工业生

产装置,生产能力为1.25万吨/年。随后,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也相继建成生产装置。1976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首次从日本瑞翁公司引进DMF生产技术,建设了以DMF为溶剂的4.5万吨/年丁二烯生产装置。20世纪80年代

又分别建成了大庆、齐鲁、扬子和上海等4套丁二烯生产装置,到1990年,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能力达到31.6万吨/年,产量达到25.8万吨/年。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随着我国乙烯生产装置的不断建设,“八五

”期间我国又在北京东方化工厂、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新建了2套以NMP为溶剂的丁二烯生产装置。截止到2004年10月底,我国丁二烯的生产装置总共有19套,总生产能力为97.5万吨/年,全部采用C4馏分抽提法进行生产。其中采用ACN法最多,约占我国丁二烯总生产能力的70.3%

;采用DMF法的装置居中,约占我国丁二烯总生产能力的23.0%;采用NMP法的装置最少,约占我国丁二烯总生产能力的6.7%。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表12008年我国丁二烯主要生产厂家及产能统计万t/a中石油吉林石化23

.0ACN法中石化扬子石化21.0DMF法中石化齐鲁石化16.41套ACN法,2套DMF法惠州中海油壳牌石化15.5NMP法中石化茂名石化15.0DMF法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13.51套ACN法,1套DMF法中石油兰州石化13.5ACN法中石化上海石化11.0DMF法上

海赛科石化9.0NMP法中石油大庆石化8.1DMF法中石化高桥石化4.5ACN法中石油独山子石化3.5NMP法中石化工广州石化3.4DMF法北京东方石化3.0NMP法锦州石化3.0ACN法蓝星天津石化3.0NMP法辽宁辽阳金兴化工厂3.0ACN法中石油抚顺石化2.0DMF法合计1

71.4—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表22009~2011年我国丁二烯拟扩建产能统计万t/a生产厂家拟、扩建产能投产时间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15.02009年中石油四川乙烯项目15.02011年武汉80万t/a乙烯项目12.02010年天津乙烯项目20.02010年大庆石化7.9—中石化广州分

公司12.0—中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13.02009年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12.02010年合计106.9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二、工艺条件一、生产原理任务二应用生产原理确定工艺条件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一、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原因原理结果萃取精馏是向被分离混合物中加入第三组分-

溶剂,这种溶剂对被分离的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对其它组分的溶解能力较小,其结果使易溶的组分随溶剂一起由塔釜排出,然后将溶解的组分与溶剂再进行普通的精馏,即可得到高纯度的单一组分;未被萃取下来的组分由塔顶逸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采用萃取精馏法的主要结果是增大了被分离组

分之间的沸点差,改变了难以分离的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从而减少塔板数和回流比,并降低能量损耗。C4馏分中主要成分有: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丁二烯等,各组分沸点相差很小(表3-2),难于用精馏方法分离。故生产中均采用萃取精馏进行分离。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

组分异丁烷异丁烯1-丁烯丁二烯正丁烷反-2-丁烯顺-2-丁烯沸点℃相对挥发度-11.571.20-6.741.08-6.11.03-4.241.00-0.340.86-0.340.843.880.78表3-2C4馏分中各组分的沸点和相对挥发度PPT文

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表3-350℃时C4馏分在各溶剂中相对挥发度组分0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1-丁烯丁二烯正丁烷反-2-丁烯顺-2-丁烯1.921.003.131.591.452.171.003.432.171

.762.381.003.661.901.63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二、萃取精馏的操作特点溶剂比指溶剂量与加料量之比,通常情况下,溶剂比增大,选择性明显提高,分离越容易进行。但是,过大的溶剂比将导致设备与操作费用增加,经济效果差。过小则会破坏正常操作,使

其产品不合格。在实际操作中,随溶剂的不同其溶剂比也不同。这一点不同于普通精馏,萃取精馏塔的回流比一般非常接近最小回流比,操作过程一定要仔细地控制、精心调节。回流比过大不会提高产品质量,反而会降低产品质量。因为增加回流量就直接

降低了每层塔板上溶剂的浓度,不利于萃取精馏操作,使分离变得困难。溶剂的物理性质对萃取蒸馏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溶剂的沸点低,可在较低温度下操作,降低能量损耗,但塔顶馏出物中溶剂夹带量增加,导致溶剂损耗量上升,溶剂粘度对萃取精馏塔板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粘度大板效率低,粘度小则板效率大。3、在萃

取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溶剂量很大,所以溶剂的进料温度的微小变化对分离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溶剂进料温度主要影响塔内每层塔板上的各组分的浓度和汽液相平衡。若萃取温度低,会使塔内回流量增加,反而会使“恒定浓度”降低,不利于分离正常进行,导致塔釜产品不合格;如果溶剂温度过高,使塔底溶

剂损失量增加,塔顶产品不合格。生产中温度一般比塔顶温度高3~5℃。1、必须严格控制好溶剂比2、考虑溶剂物理性质的影响3、选择合适的溶剂进塔温度4、调节溶剂含水量5、维持适宜的回流比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水可提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使溶剂选择性大大提高。另外,含水溶剂可降低溶液的沸点,使操作温度降低,减

少蒸汽消耗,避免二烯烃自聚。但是,随着溶剂中含水量不断增加,烃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为避免萃取精馏塔内出现分层现象,则需要提高溶剂比,从而增加了蒸汽和动力消耗。在工业生产中,以乙腈为溶剂,加水量以8~12%为宜。由于二甲酰胺受热易

发生水解反应,因此不易操作。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1、CAN法任务四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1-脱C3塔;2-脱C5塔;3-丁二烯萃取精馏塔;4-丁二烯蒸出塔;5-炔烃萃取精馏塔;6-炔烃蒸出塔;7-丁烷、丁烯水洗塔;8-丁二烯水洗塔;9-乙腈回收塔;10-脱轻组分塔;11-脱重组分塔;12

-乙腈中间贮槽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由裂解气分离工序送来的C4馏分首先送进碳三塔(1)碳五塔(2),分别脱除C3馏分和C5馏分,得到精制的C4馏分。精制后的C4馏分,经预热汽化后进入丁二烯萃取精馏塔(3)。丁二烯萃取精馏塔分为两段,共l2

0块塔板,塔顶压力为0.45Mpa,塔顶温度为46℃,塔釜温度114℃.C4馏分由塔中部进入,乙腈由塔顶加入,经萃取精馏分离后,塔顶蒸出的丁烷、丁烯馏分进入丁烷、丁烯水洗塔(7)水洗,塔釜排出的含丁二烯及少量炔烃的乙腈溶液,进入丁二烯蒸出塔(4

)。在塔(4)中塔釜排出的乙腈经冷却后供丁二烯萃取精馏塔循环使用,丁二烯、炔烃从乙腈中蒸出去塔顶,并送进炔烃萃取精馏塔(5)。经萃取精馏后,塔顶丁二烯送丁二烯水洗塔(8),塔釜排出的乙腈与炔烃一起送入炔烃蒸出塔(6)。PPT

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为防止乙烯基乙炔爆炸,炔烃蒸出塔(6)顶的炔烃馏分必须间断地或连续地用丁烷、丁烯馏分进行稀释,使乙烯基乙炔的含量低于30%(摩尔),炔烃蒸出塔釜排出的乙腈返回炔烃蒸出塔循环使用,塔顶排放的炔烃送出用作燃料。n在塔(8)中经水洗脱除丁二烯中微量

的乙腈后,塔顶的丁二烯送脱轻组分塔(10)。在塔(10)中塔顶脱除丙炔和少量水分,为保证丙炔含量不超标,塔顶产品丙炔允许伴随60%左右的丁二烯,塔釜丁二烯中的丙炔小于5ppm,水分小于10ppm。对脱轻组分

塔来说,当釜压为0.45MPa、温度为50℃左右时,回流量为进料量的1.5倍,塔板为60块左右,即可保证塔釜产品质量。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脱除轻组分的丁二烯送脱重组分塔(11),脱除顺-2-丁烯、1,2-丁二烯、2-丁炔

、二聚物、乙腈及碳五等重组分。其塔釜丁二烯含量不超过5﹪(质),塔顶蒸汽经过冷凝后即为成品丁二烯。成品丁二烯纯度为99.6﹪(体)以上,乙腈小于10ppm,总炔烃小于50ppm。为了保证丁二烯质量要求,脱重组分塔采用85块塔板,回流

比为4.5,塔顶压力为0.4MPa左右。丁烷、丁烯水洗塔(7)和丁二烯水洗塔(8)中,均用水作萃取剂,分别将丁烷、丁烯及丁二烯中夹带的少量乙腈萃取下来送往乙腈回收塔(9),塔顶蒸出乙腈与水共沸物,返回萃取

精馏塔系统,塔釜排出的水经冷却后,送水洗塔循环使用。另外,部分乙腈送去净化再生,以除去其中所积累的杂质,如盐、二聚物和多聚物等。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2、DMF法1,2-第一萃取精馏塔3-第一解析塔4-第二萃取精馏塔5-丁二烯回收塔6-第二解析塔7

-脱轻组分塔8-脱重组分塔9-压缩机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用DMF作溶液从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的方法是日本瑞翁公司开发的,我国于1976年5月由日本引进了第一套年产4.5万吨的DMF法抽提丁二烯的

装置。n该工艺采用二级萃取精馏和二级普通精馏相结合的流程,包括丁二烯萃取精馏,炔烃萃取精馏,普遍精馏和溶剂净化四部分。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原料C4馏分气化后进入第一萃取精馏塔(l)的中部,二甲基甲酰胺则由塔顶部第七或第八板加入,其加

入量约为C4馏分进料量的七倍。第一萃取精馏塔顶丁烯、丁烷馏分直接送出装置,塔釜含丁二烯、炔烃的二甲基甲酰胺进入第一解吸塔(2)。n解吸塔釜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经废热利用后循环使用。丁二烯、炔烃由塔顶解

吸出来经丁二烯压缩机(8)加压后,进入第二萃取精馏塔(3),由第二萃取精馏塔塔顶获得丁二烯馏分,塔釜含乙烯基乙炔、丁炔的二甲基甲酰胺进入丁二烯回收塔(4)。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n为了减少丁二烯损失,由丁二

烯回收塔顶采出含丁二烯多的炔烃馏分,以气相返回丁二烯压缩机,塔底含炔烃较多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进入第二解吸塔(5)。炔烃由第二解吸塔顶采出,可直接送出装置,塔釜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经废热利用后循环使用,由第二萃取精馏塔顶送来的丁二烯馏分进入脱轻组分塔(6),用普通精馏的方法由

塔顶脱除丙炔,塔釜液进脱重组分塔(7)。在脱重组分塔中,塔顶获得成品丁二烯,塔釜采出重组分,主要组分是顺-2-丁烯、乙烯基乙炔、丁炔、l,2-丁二烯以及二聚物、碳五等,其中丁二烯含量小于2﹪,一般作为燃料。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相关链接:n脱氢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丁烷或丁烯催化脱

氢制取丁二烯,n该法采用碳四烃(正丁烷、正丁烯)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催化脱氢生成丁二烯,其反应式为:nCH3-CH2-CH2-CH3→CH2=CH-CH=CH2+2H2nCH3-CH2-CH=CH2→CH2=CH-CH=CH2+H2n另一种是丁烯氧化脱

氢制取丁二烯,n该法采用空气为氧化剂,丁烯和空气在水蒸气存在下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氧化脱氢反应而生成丁二烯。化学反应为:C4H8十O2→C4H6十H2O十128.2KJ/moln在氧化脱氢中,加入的氧化剂可迅速将生成的氢氧化为水,使反应朝正反应

方向进行,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丁烯转化率及丁二烯的收率。n丁烯氧化脱氢过程是反-2-丁烯和顺-2-丁烯先异构化为正-1-丁烯,然后正-l-丁烯再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直接由顺、反-2-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所占比例较少。PPT文档演模板丁二烯的生产第三节丁二烯萃取精馏塔生产中的异常现象举例序号异常现象

产生原因处理方法1塔顶带丁二烯量多(1)釜温过高或波动过大;(2)腈烃比小;(3)采出量过大;(4)乙腈浓度太低或污染严重;(5)C4进料温度高;(6)系统压力低;(7)乙腈进料温度高;(8)进料组成变化大,丁二烯含量高;(9)回流量少或过多,破坏了溶剂恒定浓度;(10)塔堵

,压差大(1)稳定或降低塔温;(2)调节腈烃比;(3)减少采出量;(4)回流罐放水,提高乙腈浓度,或加强水洗;(5)调节进料温度;(6)适当提高系统压力;(7)降低乙腈进料温度;(8)适当降低釜温或提高系统压力,适当增大腈烃比,或降

低乙腈进行温度;(9)适当增大或减少,维持溶剂恒定浓度;(10)检修清理塔板2塔釜丁二烯不合格(1)釜温过低;(2)腈烃比过大;(3)顺丁烯在塔内积累过多;(4)系统压力太高;(5)进料中丁二烯浓度太低;(6)乙腈污染太厉害;(7)乙

腈温度低或温度假象;(8)回流比太大(1)提高釜温;(2)调整腈烃比;(3)提高釜温,加在采出量;(4)降低、稳定压力;(5)适当提高釜温或降低系统压力,适当提高乙腈进塔温度或降低腈烃比太低;(6)水洗再生乙腈;(7)提高乙腈进塔温度

,检查测温点是否真实;(8)减少回流比3系统中乙腈污染严重(1)C4原料中含碳量多;(2)系统中二聚物和杂质多(1)通知精馏岗位,调节釜温,停止采出;(2)加强水汽再生PPT文档演模板2022/11/15丁二烯的生产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

,seeyouagain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