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4.docx,共(6)页,624.54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10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变量关系,掌握相关联的含义,初步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2、使学生进一步体
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情感。3、进一步培养学生唯物辨证观,增强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感悟生活中的变化问题1、课件出示成语水涨船高、风吹草动的图片,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一则什么成
语。2、感悟相关联的现象:船为什么会升高?水与船是怎样变化的?(船的升降是随着水位的升降而变化的)3、小组内交流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的变化)。[设计意图]数学课猜成语,新奇有魅力。良好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激情冲动,乐于介入,放松理性思维
,顺情畅说生活现象,在不知觉中,感受用数学观点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探究变量关系提供丰富资源和感性认识,把似乎很熟悉的问题归结为陌生的问题来探究,把似乎很复杂的现象凝结成焦点来有的放矢。此设计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供让
学生感觉有亲和力的题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导入教学,不仅从知,也要从趣,知、趣结合,使学生激情膨胀,跃跃欲试。二、探究变量间的关系,整理变化的规律1.出示周长和边长的表格边长/cm123周长/cm4按要求填写表格说一说周长和边长的变化关系1.出示面积和边长的表格边长/
cm123面积/cm21按要求填写表格说一说面积和边长的变化关系1.思考这两组变化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相同点: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设计意向]提供多维度视角
平面,并不等于脱离或遗弃教材,只是教材的重组和整合,使内容多样化,体现丰富性,让学生在感受同向变化中失衡,挑战智慧,寻找失衡之路,达到以人为本、发展人的科学教育观。三、揭示正比例意义,进行质疑、判断、运用与拓展两个相互依赖的变化的量在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究其中的一种规律。1.(看大屏幕)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1)、指名读题,能接着填完吗?5小时的时候,路程是多少千米?后面接着6千米、7千米8千米?(2)表中有哪两种量,他们相
关联吗?为什么?(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4)小结:(从左往右看,路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路程:时间总是=90,(比值不变)也就是说,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90千米.这个比值就是()。(板书关系式)2.刚才我
们一起研究了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接下来就用上面的方法再研究一个例子。请看第二张表: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质量减少,应付的钱数也随着减少,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3。(写数量关系式)3.这
两张表格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点?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就成正比例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向]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改
变单纯的依赖和模仿的学习模式,通过猜测、推理、质疑、运用等活动,体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数学能力。设计把握重点知识,涵容在平淡现象中产生,朴素自然,有的放矢,把知识与现象,焦点与衬面巧妙地粘合在
一起。“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励”,合作学习,把主体意思和情感建立在知识产生、理解和运用中。四、练习1.完成练一练42页第1题。2.阅读材料:五、小结提升: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
重要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整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情境出发,真正解放了学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和比值。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只有比值一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
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他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以后初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我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
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我引导学生去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发现: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性。其次,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