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4《平均数》教案.doc,共(6)页,1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84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中心小学李彦国一、设计理念或设计思路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移多补少的
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学习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并不是6,平均数并不是表示一个实实在在的的数,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
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材分析或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常用的统计量。教材中把平均数安排在《数据的表
示和分析》里,明显加重了平均数的意义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能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相比较的一个标准,以看
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的基础,也是学会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2.能结合
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体会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五、学习方法探究式、合作学习六、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七、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一)玩游戏,激趣引入1.通过记忆力游戏认识平均数。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1)教师利用课件每三秒出示10个数字,学生记忆数字后汇报记住几个。(2)引出淘气和叮当狗也在玩这个游戏,出示统计表。(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师提问:你知
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3)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2.引出“平均数”。师:出示智慧老人的答案,问:你对智慧老人的答案有什么疑问吗?(1)独立思考、探究。(2)组内交流。(3)汇报展示、小结。(平均数是表示
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游戏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欲望,还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通过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自主探究
,理解新知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问:由统计表你能看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淘气平均每次记
住数字的个数用几表示比较合适?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师:“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都是6个。你们想知道这个数字“6”是怎么得来的吗?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或画一画,使5次同样
多。(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通过把多
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师: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得出:先把这5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师小结:“合”就是把这5个数加起来,然后平均分成
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数。(1)总结算法。(5+4+7+5+9)÷5=30÷5=6(个)(2)分析算式:我们把5+4+7+5+9的和称为总数量,5称为总份数,所得的6就是平均数。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
一个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师小结: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再次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
情况统计表):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平均数“6个”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讨论后师指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均数。学生回顾在生活中见过的平均数,比如班级的平均分,国家统计的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小
学生的平均身高等。【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91页“练一练”1题。(1)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2)交流答案,集体
订正。2.完成教材91页“练一练”2题。(课件出示统计表)(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师生共同订正。【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四)全课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
,也可以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五)布置作业收集小组每个成员的体重,并整理成统计表,再求出小组成员的平均体重。(六)板书设计平均数(一)求平均数的
方法算术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