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DOC
  • 阅读 8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792.500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下册语文《5 雷雨(节选)》课时素养评价-统编版.doc,共(10)页,79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9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素养评价五雷雨(节选)(45分钟50分)一、语言应用(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据句意,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一男子____________自己的金毛犬扑咬过路的残疾人,还拍视频取乐,引网友热议。②农民工也应当学法懂法,遇到恶意欠薪行为,

犯不着____________用事,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合法依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③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A.指使义气委曲B.支使意气委屈C.支使义气委曲D.指使意气委屈【解析】选D。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支使:命令人

做事。意气:意志和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受;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

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B.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C.具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往往被视作思想的净土、道德的高地,充溢着一种大象无形的灵性氛围、文化光芒和神圣精神,它对人们充

满了深切的期待和无尽的向往。D.为加大违法成本,草案二审稿提高罚款额度,规定生产销售假劣疫苗最高可罚3000万元左右人民币。【解析】选B。A项,句式杂糅,可以把“形成的”去掉;C项,主客倒置,将“它对人们”改为“人们对它”或在“人

们”后面加“来说”;D项,“最高”和“左右”语意矛盾,去掉“左右”。3.下列关于各句中的画线部分属于何种戏剧语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②鲁侍萍(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③周朴园我问,他现在在哪儿?A.①对话②

旁白③独白B.①舞台提示②独白③对话C.①独白②旁白③对话D.①背景介绍②对话③旁白【解析】选B。戏剧语言包括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舞台提示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心理提示等。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①是舞台提示,提示演出时周朴园扮演者的动作

。②结合文意可知是鲁侍萍的独白。③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问话。4.有些文学人物的评论,虽一言两语,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保尔·柯察金——用行动诠释生命的钢铁战士。请参照示例,对《雷雨》中“周朴园”这一形象写一句简短的评语。(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应总体上把握相关作品的内容,根据内容对其中的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做概括即可。答案: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5.下面的剧本选段,是男主角(生角)与女配角(丑角)的对白。作者为增强喜剧效果,给丑角设计了五处特殊的潜台词。如果按语言得体的一般要求,应分别怎样修改?(5分)[生]敢问小姐芳龄?[丑]我芳龄二八。[生]小姐,小生送来

一首拙作,可曾赐和么?[丑]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生惊介]这等小姐的佳篇,请赏脸念一念。[丑]我的佳篇一时忘了,无法赏脸念一念了。[生又惊介]自己作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记一记。[丑]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

待我想来„„答: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

________;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答案:①第二个“芳龄”“年龄”②第二个“拙作”“大作”③第二个“赐和”“应和”④第二个“佳篇”“拙作”⑤第二个“赏脸”“献丑”,或删去【技法点拨】得体修改三步骤6.(201

9·郑州高一质检)请把下面的一则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30个字。(7分)己亥年正月十五,入夜后的紫禁城灯火辉煌,游人惊叹声不断,自从1925年化身为故宫博物院,这是它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

和京剧的演出,伴随着名画《千里江山图》被投影到宫殿屋顶上,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票务系统也开通了预约免费参观抢票活动,预约门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这是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此举让600岁的故宫变得更加年轻,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

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时间“己亥年正月十五”,主体是“故宫”,事件“第一次在夜间开放”“故宫宫

墙被红灯笼装点得熠熠生辉”“故宫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观众开放”等。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组成一句话新闻即可。答案: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或:己亥年正

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二、阅读鉴赏(15分)(2019·鄂州、黄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山村绝唱薛志成先前,村里的“破五”戏是在村头桃树坡坡底的老戏台演的,晌午登台,初七晚上

收箱。当晚,全庄出动了,包括拄拐子一摇一摆的和热怀里吃奶的。“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突然,蹦出来一段高腔儿。哇!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

愣了?当然,也“吓”傻一大片满戏场里胡窜的孩子。我便是其中一个,傻到大脑断片,呆呆地立在人群缝隙里。初八中午,六七家热心人端来暖锅犒劳戏子。老戏台里十八九人吃得正香,四五只麻雀忽地从中梁扑腾腾飞出来。几根鸟毛悠悠荡荡飘向暖锅来,还有三两点白里掺红的鸟屎淅沥啪啦地掉在一个人发梢上,

着实恶心。偌大的村子,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呀,便有几位长者召集村里人,商议重修戏台,遂请阴阳选址择日。说也巧,仍在老地方。三月天,村里尽是青一缕、红一缕的衣衫,还有光的膀子,横一道、竖一道的,刻了碑文。西北风早等不及了,刮跑劳作的

汉子随心喝嗨的唱段。八九句越过对面山腰,一两句又返了回来,强弱交织、快慢相合,这不是她要听的折子戏吗?戏台如期落成。台上灯火通明,演员大柱俨然一个单通再世。顿、挫、踢、走、摆头、龇牙、咧嘴、皱眉无一不逼真入境:“我今日挨了时朋友不见,一个个

到了做袖手旁观。大料想唐营里无人敢斩,叫敬德你把爷送上西天。”引得台下喝彩声连连。我头一次见莫大的戏场拥满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就好奇地问父亲,说是邻村里踩着黑夜前来蹭戏的。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再看看一帮戴小帽的老汉,眼角湿润,口一直大张,不知何时,

山羊须上直掉满口水了呢!此后,大柱常带戏班子和后生去戏台,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吹吹唢呐、哼哼调儿、吼吼曲子、记记唱词、走走台子,摇摇帽翎、抖抖袖子、舞舞大刀竹节鞭,高兴甚哉!这些常规训练,也总会吸引一群群村民前来凑热

闹。他的唱功越来越好,名气很快传到四邻八舍,一唱就是十几年。上世纪末,打工潮、进城热如股狂风,席卷了高原每一个角落。年轻力壮的汉子离开了黄土地,迈向县城小镇,或摆摊开店,或汗洒钢筋水泥架。一年下来,腰包里满是鼓鼓的钞票,

彩电有了、家庭影院也有了。大柱几个看得脸红心热,也卷起行李一走了之。戏没人唱了,戏箱埋在灰尘里。但元宵节要装社火给庙上还愿啊,放在谁家好呢?出主意的人多,爱要的人很少,都怕沾些不清不白的话儿。无可奈何,还是会长轮流当,戏箱轮流放,今年在我

家,明年去你家。几年过去,戏场乱草丛生。麻雀、耗子都兴冲冲地搬进戏台,成天不安宁。挺聪明的家伙,“你们人下台,我们就登台嘛,总不能让它闲着!”2005年夏,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戏台塌了。坍塌声淹没在珠雨里,碎在村民熟睡的梦中。几时几分,无人知晓,晓得的只是没完没

了的雨里没完没了的梦,没人用心考究。塌了?我始终觉得只是个谣言。三两天后一大早,我从县城一路颠簸到村头,太阳已晒得老高,火辣辣的热。我蹒跚在稀泥尚存,遍地牛羊蹄印的桃树坡,不想见到的一幕死死地映入眼帘:戏台早已是土、瓦和朽木被雨水和成的一大堆泥。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

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口子。塌了,是福?终归是没娘的娃,死了没人疼,旁人今天说着,明天就忘得一干二净。戏台没了记忆里的模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不思量,自难忘。多年已去,一片废墟,无处话凄凉。戏台的影子在我心里积攒成殇

。今日清明,去了一趟曾沉浸在秦腔里的山村,给长眠于黄土里的亲人烧把纸钱,扫扫墓。微风拂来,桃之夭夭,坡面早已沟壑万千,如高原上坐在家门口,手拿针线、心头惦念外出丈夫或儿女的村妇那皱纹累累的泪脸。哎,往日的戏子,今何在?去世的,如“沉香”他娘,一个好小生,恋戏。我不

敢问“沉香”,想必戏和他娘的尸骨一起埋在黄土坑里。健壮的,如大柱,不需多说,嗜戏。外出奔波创收,小老板一个,闲暇之时泡在咸阳广场的自乐班里。如我一代80后,半个秦腔迷,夜夜都在做发财梦。有戏更好,当作视听盛宴,享受享受;没戏也行,不再挂念。至于90后,

都是超时髦,好的全是周杰伦、庄心妍、张杰、华晨宇、邓紫棋之类腔调。(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8月,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对秦腔代表性唱词的摘引,突出了秦腔鲜明的

高腔特点,直接呈现出秦腔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B.俨然单通再世的演员大柱,尽管“嗜戏”,最终还是在打工潮的席卷下忍痛割爱,外出奔波创收,最终成为一名小老板。C.文章在对乡村戏台的盛衰情状的对比描写中,写出了秦腔这种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变迁,慢慢走向衰落的过程。D.本文叙述往事条理清晰,描写场景如在

眼前。结尾对往日的戏子看似平淡、随意的交代,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思考。【解析】选A。唱词是表现秦腔的戏剧内容的,“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不是唱词“直接”表现的,文中主要是通过观众镇愣、呆立的情态描写侧面烘托的。8.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特点鲜明,请举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台下哭闹的小心肝咋猛地乖巧巧的”“镇愣了”,“口一直大张,不知何时,山羊须上直掉满口水了呢”,用富有地方色彩的口语化语言烘

托秦腔的感染力。句式整齐,富有韵律。如“我眉飞色舞、你咬牙切齿、他捶胸顿足。”“拉拉二胡板胡、敲敲铜锣梆子、打打铜钹牛皮鼓……高兴甚哉!”以颇有节奏感的语言表现秦腔的独特表演形式和热闹场景。善用修辞,形象生动。

比喻句“日头暴晒下已经表皮干涸、僵硬,还布满了村妇冻疮一样四分五裂的口子”,以及引用苏轼的《江城子》,表现了戏台坍塌后,作者内心的感伤。(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标题“山村绝唱”有

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山村绝唱”,概括了秦腔表演因

时代变迁而逐步退出山村人们生活的现实。(标题含义)开篇写村民对秦腔的热爱,全民修戏台,到最后戏台悄无声息地倒塌,秦腔遂成绝唱。文章在对比中凸显出悲凉的意味。(标题与文章内容)本文借山村秦腔表演在光阴流变中日渐湮灭,表达了作者对秦腔无

处可寻的惋惜之情。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让人感叹,发人深思。(标题与情感态度及主题)(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三、素养提升(10分)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中国自古就有“以德报怨”“以直

报怨”两种做法,孰是孰非,难有定论。周朴园曾经深深地伤害了鲁侍萍,而侍萍不接受他的道歉,选择默默离开。巴黎圣母院横遭火劫,但在一片悲戚和同情声中,却有一种不同的声音显得分外刺耳:“我无法同情巴黎圣母院,因为我想到了159

年前的圆明园。”请你谈一下对巴黎圣母院大火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优美,不少于300字。【参考例文】巴黎圣母院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

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

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

,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