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育高一学生用书《科学锻炼打造完美的你》教案4-华东师大版.doc,共(4)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行为与知识的教育。本课程的学习,既是全面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体能发展的方法,抓住高中锻炼的黄金时机。二、教
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华师大版),是高一年级室内课必修内容。本节教学从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入手,介绍了青少年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主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如何制定科学的制定锻炼计划。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制定出适合自己体
能发展的计划。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基本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能自觉的进行学习,对科学锻炼的知识十分渴望,希望能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全面增强自己的体
质。但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惰性,往往会以不懂如何科学锻炼为理由拒绝锻炼,或者是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的时候注意科学引导,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四、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含义和重要性。2.理解科学锻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根
据自己个人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3.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锻炼计划,并且鼓励和帮助同伴一起锻炼。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2、教学难点:根据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己体能发展需要的计划。六、教学流程新课导入——活
动一:学习与讨论——活动二:体验实践阶段——总结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设计教案课题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时间(min)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含义和重要性。2.理解科学锻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根据自己个
人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3.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锻炼计划,并且鼓励和帮助同伴一起锻炼。教学重点掌握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己体能发展需要的计划。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等教学过程和讲授内容一、新课导入(1)通过
图片导入,给出问题,根据同学的回答,给以评价后,引入新课——体育锻炼也需要科学的进行?二、活动一:学习与讨论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体育锻炼需要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
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的免役功能,助于抵抗各种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减轻焦虑程度、缓解心理压力。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要锻炼而且要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引出下面制定锻炼计划教学。三、活动二:体验实践阶段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
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正确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锻炼计划。1、制定锻炼计划的原则:为了使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内容及方法。计划的制定应包括:选择有
益的锻炼内容,合理安排锻炼的次数、时间和运动负荷,列出注意事项等。(1)选择有益的锻炼内容:锻炼的内容要根据锻炼者要达到的目的去选择。如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耐力素质,可选择走、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练习。为了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达、体形健美,可选择用哑铃、实心球、联合健身器械
进行力量性练习。(2)锻炼的次数:锻炼的次数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安排每周至少锻炼3~4次,即隔日一次,运动负荷较大时,两次间隔时间可长一些。此外,在锻炼时可进行自我监督,身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或者停止锻炼。(3)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一般为20~60min。
锻炼时间与运动负荷有关,259运动负荷大则锻炼时间短,运动负荷小则锻炼的时间应相对长一些。每次锻炼的程序安排如下:首先做准备活动10min,然后再进行慢跑有氧运动20min(心率达到110~130次/min),接着做柔软体操5min,进而做提高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5min,最后10min做放松体
操及走步等整理活动。(4)运动负荷:一般常用运动中的心率来测定运动负荷。一个做法是用220(或200)减年龄,作为运动中心率数。但比较精确的是采用最大心率的60%~90%作为运动中适宜心率,相当于57%~78%的最
大耗氧量的心率值。健康人在锻炼时的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锻炼计划制定的原则,为科学的制定锻炼计划提供理论依据。2、体育锻炼的方法要想获得好的锻炼效果,必须按照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练习。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练习
法可分为: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1)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是指锻炼者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健身计划和要求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的方法。(2)变换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是指改变锻炼内容、强度和环境进行练习的方法。采用变
换练习法,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身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3)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确定循环练习的各项练习内容,在一次练习中依次循环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单一练习对身体发展作用比较单一的不足,使各练习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
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4)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运动负荷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无论以哪种体育方式进行健身是健美,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关键的,在这里介绍一些实用的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①运动时即刻心率测定法。在一组或是一次运动后,立即测定自己
的心率,以此来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认为:180次/min以上为大负荷运动;150次/min为中等负荷运动;130/min以下为低负荷运动。②基础心率测定法。在运动前及运动后的第二天分别测定自己的基础心率(早晨醒后立即
测定自己的心率三次,取平均心率),然后进行比较。③用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要想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一般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有一定的疲劳感,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出
汗等,这是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④用锻炼期间的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在运动期间,根据食欲、睡眠、精神状态等主观感觉,来监测运动负荷。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等,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锻炼计
划四:活动三:教师提问怎样运动才安全?学生讨论探讨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1)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锻炼后做好放松活动(3)注意自我保护(4)加强易损部位的训练(5)使用必要的运动护具(6)补充电解质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掌握锻炼计划制定的方法,而且要让学
生明白在锻炼前后以及锻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课后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健康体能锻炼计划(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