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育高一学生用书《科学锻炼打造完美的你》教案2-华东师大版.doc,共(4)页,4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4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科学锻炼打造完美的你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为主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科学锻炼的终生目标;本课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微信等电子设备为载体,
营造宽松、愉快、热烈的课堂气氛,开展体验式成长互动,增强课堂知识吸收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开展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水平五的必修课本,体育篇的第一章启
动积极的运动方程式。本教材精选与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活动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制定锻炼计划,难点是用“靶心率”和“RM”方法调控有氧锻炼和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三、学情分析
现阶段,正是高中生为迎接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而开展能量储备的黄金时期,借助本节课的知识传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并帮助其打造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智。他们经过初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在解决教学重点内容的同时,应着
力于学生好奇心的延续,积极性的激发,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探究更深的体育理论知识。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制定锻炼计划的意义与作用,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终生
目标。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制订科学锻炼计划的方法,能够实现对锻炼计划的评价与调整。3.情感目标:自觉克服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体验成长和成功的乐趣。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如
何制定锻炼计划难点:用“靶心率”和“RM”方法调控有氧锻炼和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六、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本堂课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媒体演示法和探究学习法、循序渐进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投票选举法、问卷评价法等教法。引发学生兴趣,从而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2、学法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评价法等学法。七、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
点,我创设六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引领出十九大全民健身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有关科学锻炼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已去思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问题的结论,发表
见解,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在学生回答后做出针对性的小结。(二)讲授新课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展示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媒体演示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探讨,通过理论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
,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及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1、设置锻炼目标对自己的体型、体态、体能等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有无运动损伤及伤病史等。BMI(体重质量指数)测试。目标设置:整体减脂、增肌、局部塑形、体态纠正等等2、明确锻炼内容①锻炼项目:
(动作选择和动作数量)有氧的慢跑、骑车、球类、瑜伽、跳舞、游泳、太极等,还有身体局部的力量拉伸练习。高中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效果。②锻炼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
的程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发展心肺耐力,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运动时的心率如果处于靶心率的范围内就说明运动强度适宜。靶心率=(220—年龄)×65%~80%RM(repetitionmaximum最大反复次数)控制力量练习的强
度。RM是指在肌肉疲劳前完成一定次数的最大负荷。例如能将25公斤的重量最多推举10次,那么你的10RM强度的力量练习就是25公斤负荷。③锻炼时间:耐力练习时规定有氧运动持续的时间,进行力量练习时规定完成每
个动作需要的时间。每次锻炼持续30-40分钟。③锻炼频率:指每日或每周锻炼的次数。一般每日锻炼一次,每周3-4次,且隔日锻炼效果更佳。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使机体得到“超量恢复”,从而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3、评价与调整下
面是从靶心率、睡眠、食欲、体重、心情等几个方面评价运动量的图表:是一般/偶尔否1.你运动后的即刻心率在适宜范围么?2.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梦,起床后精神饱满3.身体恢复到安静状态,就会有良好的食欲4.新
陈代谢加强,体内脂肪和水分消耗较多,体重可能减轻一些5.体育活动很强的热情,让我更加自信、乐观合适运动量不会让身体感觉疲劳,锻炼后全身舒适,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或者虽有疲劳感,但是休息一段时间后,疲劳感会消失,说
明运动量大小适宜。定期的自我评测检验最适合你的计划,是在生活方式以及个性需求中取得的一个平衡,当你的某些问题得到解决后你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新的计划了。(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环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和心理差异,开展对授课目标的针对性分析,结合身体条件、体能素质、能动性等因素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弹力带。借助微信与音乐搭配的多媒体互助方式,在轻松快乐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完成锻炼目标的设定,使本来枯不同RM和组数的力量练习对肌肉的影响强度组数练习效果3~6RM3~4主要发展肌肉
最大力量5~10RM3~4主要发展肌肉的体积和肌肉力量10~15RM3~4主要发展爆发力(快推慢放)15~30RM3~5主要发展肌肉耐力燥单调的练习环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激发了授课对象参与活动的热情。课堂微信接收弹力带的动
态图,结合小组的身体锻炼部位,选择两组适宜的动作,根据音乐节奏的提醒,交叉进行活动,完成八组锻炼内容。通过电子手环测试运动后的即刻心率,以“靶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通过调整弹力带的磅数、组数及次数间歇等指标以达到预期运动
量的实现,在课堂活动中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四)课堂实践在这一环节,结合前面的所学所练,参照每组课堂活动的锻炼部位去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整改和完善课前的锻炼计划表。微信群里共享六个锻炼计划表,通过投票程序实时评比,最后展示交流予以评价
。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五)课堂评价课堂自我测试问卷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测试,实现了对大数据的及时处理,即节省大量时间,实现数据化教学,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课堂吸收情况的
反馈。围绕学生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及时给予纠正,增加学习兴趣同时促进自我教学的提升与改进。(六)课后作业1、根据个人的设定目标,给自己设置一份锻炼计划。(有条件的同学运动后可参照电子设备评估检测你的运动量是否适宜,同时将你的科学锻炼方法传递给家人和朋友。)2、学习拉筋
/肌肉拉伸全套教程(上传到微信群里)。八、板书设计科学锻炼打造完美的你设置锻炼目标明确锻炼内容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评价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