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育高一学生用书《健康体能的“木桶原理”》教案2-华东师大版.doc,共(8)页,8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4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一、背景分析:落实“立德树人”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体育课堂十分重视运动技能的形成,甚至是把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所在,从而出
现了忽视学生体能的发展需求,一味的灌输技术的动作要领和练习的要求。271体育教育认为,运动技术仅仅是体育教育的载体,绝不是目的,学生通过运动认知、运动技能的形成来实现学生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成长到的地
方,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但是,我们不是说课堂不要知识、技术、技能。课堂上我们以技术、技能的提高为载体,以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的提高为方向,以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目的,全面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二、课标分析:《课标》水平五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其中,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是因为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是其他运动进行体能
训练的重要手段,因而被称为“运动之母”。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以“身体功能性训练”为课题与“田径类项目”一样,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健康及身体素质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
导及组织、引领、纠正的作用。通过各种学习情境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使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激发对运动的兴趣,积极主动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反应、爆发、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
敢顽强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三、教材分析: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是从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出发,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模式训练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身体功能训练以其方法简单、锻炼价
值高、趣味性强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提高”的效果。四、课的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热身部分;第二,身体功能性训练部分;第三,放松部分。身体功能性训练中设计有绳梯练习、小栏架练习、踏板练习、核心力量练习四个部
分,每个动作所设计到的肌肉群都比较多。所以,技术动作顺序打破室外课的教学规矩(先上肢后下肢),将上下肢的一些技术动作穿插起来进行练习是为了让某些肌肉群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教学中设有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形式多变
的练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团结互助。配以音乐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肌肉图,为了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知道本节课每个技术动作主要锻炼哪些肌肉群。教
学中教师有先讲解后练习的,也有先练习后设问的。这种直观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探索欲和加大了学生练习动作的积极性。身体功能性练习能保证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满足心肺功能的训练要求,全面强
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从而不断满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的全面要求。学习内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学习目标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提高身体综合力量,发展体能,培养吃苦耐劳、敢
于挑战自己的优秀品质。场地器材室内绳梯小栏架踏板瑜伽垫泡沫垫秒表音响课堂程序学习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时间强度安全培训服装安全:①运动时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着装不符合规定者应返回宿舍更换。②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③将学生带来的物品收集好放入收容袋。运
动安全: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练习时注意安全。②在练习时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严格遵从运动规则。③在小栏架练习区练习时注意调整好小栏架的距离,踏板练习区一定要固定好踏板进行练习。1分钟开始部分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
,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节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4.整理服装,安排见习生。组织:四列横队♂♂♂♂♂♂♂♂♂♂♂♂♀♀♀♀♀♀♀♀♀♀♀♀★要求:集合快、静、齐。1分钟准备部分1、一、游戏导入,抢滩游戏:2、1、每个小组五块泡沫板,游戏开始后,前面同学以最快速度铺设泡沫板,后面同学踩在
泡沫板上并继续向前传递泡沫板,所有队员必须踩组织形式:##################终点线##################10、要求:2分钟小强度在泡沫板上通过比赛区域。3、2、当小组内所有队员全部通过比赛区比赛域时视为完成任
务,成功登陆登陆。二、反应练习:小碎步状态下4、教师口令学生对应动作5、Up跳起击掌6、Down双手摸地7、Left向左转胯8、Right向右转胯9、三、HIIT拉伸活动1、1、肩部环绕(正、反方向)1、2、抬腿抱膝1、3、踢腿击掌1、4、跨步半蹲1、5、提腿转
体(斜45角、左、右方向)1、6、弓步压腿(左、右腿)112、3、4、5、6、7、1、小组全体同学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最快速度完成登陆任务。2、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两脚不能踩在泡沫板以外的地方。组织形式: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HIIT训练是一个时间间歇练习的手段之一,利用时间间歇换发肌肉的热性,拉伸肌肉,使关节肌肉迅速进去运动状态。6分钟中强度基本部分一、绳梯练习1、快速跑1In:一脚踏进
方格2、快速跑,2In:两只脚踏进方格3、侧向跑2In:身体侧向两脚踏进方格;4、双腿跳:两脚并拢依次踏进方格;5、侧向双腿跳:两脚并拢,身体侧向依次跳入方格;6、开合跳:两脚开立,并拢时跳入方格;7、开合跳加半蹲:两腿开合时成深蹲姿势。8、转髋跳:两脚成剪刀步,左右脚依次进入方格。9
、单腿跳:单腿依次跳入方格;10、进进出出:左右腿依次先进入方格再迈出方格。二、小栏架练习1、正向高抬腿:大腿抬平正向跨过小栏杆;2、侧向高抬腿:身体侧向依次跨过小栏架3、正向双腿跳:两腿并拢同时跳过小栏架组织形式:1、练习轮换形式2、器材摆放绳梯摆放:小栏架
摆放:[[[[[[[[[[[[[[[[[[[[[[[[[[[[[[瑜伽垫摆放:踏板摆放:要求:1、各小组长将队伍集合好,并从教师处领取一台平板电脑、小蜜蜂和小组评价积分表。2、根据游戏环节分出的名次从第一名到第四名依次优先选择训练所需要的器材,并将器材
摆放整齐,调整好器械之间的距离。7分钟7分钟大强度大强度绳梯练习区踏板练习区瑜伽垫练习区小栏架练习区4、侧向双腿跳:身体侧向并拢跳过小栏架;5、单腿提膝:单腿正向跨过小栏架;6、背向单腿提膝,身体北向做单腿提膝动作;7、双腿“之”字跳:两腿并拢跳向侧前方;8、单腿“之”字
跳:单腿跳向侧前方;9、单腿提膝外摆点地;10、单腿侧向提膝。三、瑜伽垫练习1、背肌练习:腹部支撑,两头翘起做摆臂动作。2、平板撑加开合跳:平板撑的同时两腿开合跳;3、登山者:立卧撑提膝动作;4、卷腹击掌:仰卧屈膝收腹同
时击掌5、制动蜘蛛人:立卧撑外向提膝6、立卧撑并腿收腹跳:立卧撑同时做提膝收腹动作;7、立卧撑开腿收腹跳:立卧撑同时两腿分开收腹;8、波比跳:俯卧撑加跳起击掌3、各小组进入训练场地,站成训练队形,一路或者两路。4、教师下达口令,七分钟
计时开始,小组自主学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并开始训练,小组长记录下完成的任务量并记录下分数。5、在第一轮练习结束时,教师统一测心率,并由小组长记录好本组队员心率。6、各小组统计完分数后成顺时针方向轮换训练场地,进入下一轮练习。7、在结束第三轮训练时再测一次心率。8、在每一组训练中各小组长记
录好训练记录和心率数据。9、在各组开始训练时,教师巡回指导动作,使同学们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动作。10、每一个小组选一项自我激励的方式,在训练模式7分钟大强度9、端腹两腿交叉摆动:由臀部支撑,两腿交叉摆动。10、平板支撑
:两手肘撑地,腰板平直。四、踏板练习1、开合跳:两脚并拢开立;2、剪刀步跳:前后交叉步,一脚踏在踏板上;3、正向双腿跳:两脚同时跳上踏板;4、侧向双腿跳:身体侧向同时跳上踏板;5、正向单腿跳:正向单腿跳上
踏板;6、正向弓步蹲:弓步姿势踏在踏板上;7、向后弓步蹲:站在踏板上后撤退成弓步;8、侧向弓步蹲:站在踏板上侧向弓步蹲;9、制动深蹲:站在踏板上,开立时成深蹲姿势。10、并步制动深蹲:两脚开立于踏板两侧,跳起并步深蹲于踏板上。开始前进行互相激励。11、
积分说明:①每一组训练结束时,所有同学完成训练的组数,无论哪一种动作,完成一组为一分。②完成的练习方法的种类,方法种类数为加分数,所以,同学们要快速学习多种训练方式,锻炼快速学习的能力,提高效率。③由老师计时30秒,所有同学测量脉搏,并记录,心率120以上每人加1分,心率140以上每人加2分
,所以,同学们要高标准高要求完成动作。7分钟大强度结束部分一、柔韧拉伸练习1、股二头肌拉伸左右各30秒2、股四头肌拉伸左右各30秒3、背阔肌拉伸左右各30秒4、两手交叉上举30秒二、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根据各小组得分宣布小组名次,对表现
最优的小组表示祝贺表扬,并进行颁奖仪式。三、收拾器械,返还器材室。四、宣布下课。一、组织形式:♂♂♂♂♂♂♂♂♂♂♂♂♀♀♀♀♀♀♀♀♀♀♀♀二、要求:1、柔韧拉伸时,动作到位,使身心完全放松,使肌肉得到良好恢复。2、各小组长计算本组得分。5分钟2分钟小强度无练习强度
:较高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练习密度:40%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