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DOC
  • 阅读 7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86.500 KB
  • 2022-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体育高一教师用书《各种方式运球、传球》教学素材1-华东师大版.doc,共(9)页,8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64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技术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是传接球动作规格相对较低,在比赛中规则对传接球要求不高,根据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采取了“先练后教”的方式。“先练后教”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

,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和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先练可以使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的知识,习得基本技能,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不拘于统一的要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教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

、强化、培养,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本课围绕着显性和隐性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动作技术,一是合作意识。技术上紧紧围绕传接球的技术展开,要求学生通过在练习中出现的抱球、传球无力、接球的判断等真实的“问题串”,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分析、思考

、验证、总结和归纳,逐步体会接与抱、平行站与前后站的区别,逐步掌握三危险和一看二动三接的动作要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载体,传接球不仅需要扎实的传接球技术,而且需要传与接两者之间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传球者要思考如何

让接球者接得舒服,接球者要通过快速移动尽可能接住同伴传过来的球,这样传与接才能做到默契、协调。为此,合作配合的意识自始至终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技术,使学生明白接球的顺序与方法和传球的路线。(2)通过移动传球、多球传球等练习,发展

学生灵敏、协调素质。(3)通过多球练习、传球的成功率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协同能力的提升。二、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8分)1.课堂常规2.游戏:夹球移动做法:两人一球自由组合,先进行背与背夹球移

动练习,再进行头与头夹球移动练习。在移动过程中,两臂张开,手臂和手不能接触球。从篮球场的边线,走到球场另一边线。要求:(1)不比快,比谁能在规定的距离内球不落地,比哪一组配合默契。(2)在练习中体会成功完成的原因是什么?(二)基本部分1.两

人一球(8分)做法一:两人一球间距2—3米,进行传接球练习。进行传球比快的游戏。要求:球不落地。导出问题一:为什么会接不住球?解决方法:(1)思考在练习中的问题,提出观点。(2)在练习中体会传球的路线与力量。得出结论:球传到接球同伴的胸口位置有利于接球,传球力量

要适中。导出问题二:传接球时双脚前后站还是平行站?解决方法:在练习中体会、对比、领悟。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前后站与平行站是根据传球距离的远近来决定的。当距离远的时候不仅前后站,还可以

通过蹬腿加大传球的力量。做法二:比在30秒内哪一组传接球的次数多。导出问题:传球多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1)请最多和最少的两组学生展示。(2)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接球的动作技术。得出结论:抱与接的区别,抱球能接住球,但不能马上把球传出,明白了接球的重

要性。接球的动作要领:两臂分开半弧形,面对来球上前迎;主动伸臂体前倾,顺势接球引胸前。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伸臂接球后迎的动作。2.四人一球(6分)做法:四人一球绕圈传接球。要求:(1)接球的手形要正确。(2)传球要注意方向和力量。(3

)传球速度不要快,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同伴传球不到位怎么办?如何才能接到球?解决方法:分析讨论,练习验证。得出结论:接球首先是观察,其次是移动,最后才是伸臂接球。3.四人二球(13分)做法一:四人二球绕圈

传接球。要求:传球时注意观察同伴是否已经处于接球状态,球不落地。导出问题:接球时应该面向谁?解决方法:练习中感悟,四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既要向传球者,又要向接球者。做法二:四人二球对角传接球。要求:球不相撞,球不落地。教师提

出问题:有什么办法使球不相撞?导出:变化传球线路和错时传球的方法。做法三: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后者的后面。要求:移动要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学生平行站立,交叉传接球,没有进行跑动。这也是学生动脑思

考的表现,但是违背了教师的要求,这时不要责怪学生,而是改变练习方法,让学生必须进行移动。做法四: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对面的学生后面。要求:移动更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看哪一组球不落地,没有失误。4.小组或

男女生传接球(6分)做法:分男女生各四组,每四组分两小组相对2至3米站立,进行传接球比赛。也可以进行男女生间的比赛。要求:(1)先比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传接球落地,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规定性。在不失误的情况下再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接球的次数多。(2)传出球后跑到对面同伴后面。(3)要求把传接球的次

数报出来,增强练习的气势。(三)课后小结:(4分)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练习,今天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互协作!!!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技术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是传接球动作规格相对较低,在比赛中规则对传接球要求不高,根据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采取了“先练后教”的方式。

“先练后教”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和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先练可以使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的知识,习得基本技能,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不拘于统一的要求,都能体验到

成功的快乐。后教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培养,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本课围绕着显性和隐性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动作技术,一是合作意识。技术上紧紧围绕传接球的技术展开,要求

学生通过在练习中出现的抱球、传球无力、接球的判断等真实的“问题串”,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分析、思考、验证、总结和归纳,逐步体会接与抱、平行站与前后站的区别,逐步掌握三危险和一看二动三接的动作要领。篮球双手胸

前传接球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佳载体,传接球不仅需要扎实的传接球技术,而且需要传与接两者之间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传球者要思考如何让接球者接得舒服,接球者要通过快速移动尽可能接住同伴传过来的球,这样传与接才能做到默契、协调。为此,合作配合的意识自始至终贯彻在整个教学过

程之中。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技术,使学生明白接球的顺序与方法和传球的路线。(2)通过移动传球、多球传球等练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3)通过多球练习、传球的成功率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协同能力的提升。二、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8分

)1.课堂常规2.游戏:夹球移动做法:两人一球自由组合,先进行背与背夹球移动练习,再进行头与头夹球移动练习。在移动过程中,两臂张开,手臂和手不能接触球。从篮球场的边线,走到球场另一边线。要求:(1)不比快,比谁能在

规定的距离内球不落地,比哪一组配合默契。(2)在练习中体会成功完成的原因是什么?(二)基本部分1.两人一球(8分)做法一:两人一球间距2—3米,进行传接球练习。进行传球比快的游戏。要求:球不落地。导出问题一:为什么会接不住球?解决方法:(1)思考在练习中的问题,提出观点。(2)在练

习中体会传球的路线与力量。得出结论:球传到接球同伴的胸口位置有利于接球,传球力量要适中。导出问题二:传接球时双脚前后站还是平行站?解决方法:在练习中体会、对比、领悟。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

前后站与平行站是根据传球距离的远近来决定的。当距离远的时候不仅前后站,还可以通过蹬腿加大传球的力量。做法二:比在30秒内哪一组传接球的次数多。导出问题:传球多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1)请最多和最少的两组学生展示。(2)在练习中逐步

掌握接球的动作技术。得出结论:抱与接的区别,抱球能接住球,但不能马上把球传出,明白了接球的重要性。接球的动作要领:两臂分开半弧形,面对来球上前迎;主动伸臂体前倾,顺势接球引胸前。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伸臂接球后迎的动作。2.四人一球(6分)做法:四

人一球绕圈传接球。要求:(1)接球的手形要正确。(2)传球要注意方向和力量。(3)传球速度不要快,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同伴传球不到位怎么办?如何才能接到球?解决方法:分析讨论,练习验证。得出结论:接球首先是观察,

其次是移动,最后才是伸臂接球。3.四人二球(13分)做法一:四人二球绕圈传接球。要求:传球时注意观察同伴是否已经处于接球状态,球不落地。导出问题:接球时应该面向谁?解决方法:练习中感悟,四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既要向传球者,又要向接球者。做法二:四人二球对角传接球。要求:球不相撞,球不落地。教师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使球不相撞?导出:变化传球线路和错时传球的方法。做法三: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后者的后面。要求:移动要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球不落地。导出问题:学生平行站立,交

叉传接球,没有进行跑动。这也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表现,但是违背了教师的要求,这时不要责怪学生,而是改变练习方法,让学生必须进行移动。做法四:四人一球二二相对前后站立,前者传出球后跑到对面的学生后面。要求:移动

更快,传球要准,接球要稳。看哪一组球不落地,没有失误。4.小组或男女生传接球(6分)做法:分男女生各四组,每四组分两小组相对2至3米站立,进行传接球比赛。也可以进行男女生间的比赛。要求:(1)先比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传接球落地,强调动作的准

确性和规定性。在不失误的情况下再比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接球的次数多。(2)传出球后跑到对面同伴后面。(3)要求把传接球的次数报出来,增强练习的气势。(三)课后小结:(4分)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练习,今天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互协作!!!学习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巩固和提高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2、使80%以上的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50%左右能将所学技术运用于教学比赛中。3、学练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学会在失败中吸取经

验和教训,再进一步的获得成功,以此来激发学生进取心和自信心。重点传接球时技术动作的掌握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课的程序内容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负荷预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开始部分2分钟课前准

备常规教学(课前检查上课场地器材和安全性)1、观察并协助体委;2、接受体委汇报情况;3、师生问好,篮球明星导入并宣布本课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4、提出安全问题,安排见习生。队形:要求:

站队迅速,达到快、静、齐的标准明白课的内容与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6分钟游戏:“听数抢圈”(音乐伴奏,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1、教师说明游戏的规则与要求并充当游戏的组织者;2、讲解、示范,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练习

;3、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并及时用语言给予提示;4、鼓励学生能够快速的抢到自己的1、学生懂得和明白游戏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游戏;2、积极认真投入游戏;3、根据所听到的数字进行并完成练习;4、参与游戏,积极主动。小↓中“圈”。1、球操(持球拉伸运动

、弓步压腿、体转运动)2、熟悉球性练习(双手头上拨球、背后拨球;腰间绕球、胯下拍球)1、教师示范几种练习方法并口令指挥带领学生完成练习;2、提示各种练习的动作要点;3、巡回辅导和纠正错误动作;4、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的进行总结和鼓励性评价。1、有序拿球,有序的进

行热身。2、认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动作,并积极模仿,按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3、教师提示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的进行改正中课的程序内容组织、教法、学法与要求负荷预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练挑战自双手胸前传接球1、发放教学图片,让学生进一步

的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2、学生骨干进行示范,师生共同探讨的进行学习3、分组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间隔5—6米,左右间距拉开,注意安全4、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1、学生积极看图解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根据学生骨干所做动作进行分析;2、在探讨过程中踊跃发言;3、学生认

真听取练习方法;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4、学生在练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的请教老师。中↓大拓展练习(分层教学)1、教师向学生提出3种练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进行选学自练(a、继续做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b、三人一

组用呼啦圈进行传准练习,提高传球的准确性c、“三传一抢”或“四传二抢”的传接球1、认真听取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2、根据老师布置的3种练习,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内容进行练习;我33分钟游戏)2、教师巡回指导,纠错;3、练习中强调安全;4、

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自主创新,尝试不同的练习难度,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4、有问题及时的请教老师。教学比赛:学生进行小型的教学比赛,在比赛当中提高传接球技术1、提出比赛的要求(教学比赛时只允许运一次球然后进行投篮或传球);2、参与学生比赛,并充当场上指导,提高师生

的“亲合力”。1、在比赛当中注意安全;分成若干小组进行;2、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教学比赛,并在比赛中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恢复身心4分钟1、放松活动2、总结3、宣布下课4、归还器材1、带领学生进行放松(音乐伴奏,

意念放松);2、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和学生交流谈学习体会;3、向学生道别,给予赠语。1、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充分放松;2、认真听取老师的总结,交流时踊跃发言;3、听取老师赠语,展望未来;4、向老师道别;5、认真清点器材并归还。小场地、器材电脑一台、音箱、呼啦圈若干、球25、教学图片10张教

学效果预计练习密度40—50%平均心率110—130次/分课后小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