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反思1-湘美版.doc,共(2)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7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反思:1、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意味着,首先,教师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教师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
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美术作品,可透视古今中外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民族习俗、宗教、神话,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及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还特别提出了“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强调让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活动,培养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美术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2、高中生对艺术欣赏的认识及思维有其特点,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愿意在轻松的氛围中
获取有趣的新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否能够把你所讲的内容很好地寓教于乐,是能否达到预期授课目的的首要环节。由于高中生课内外阅读量的增加,对于美术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大多比较熟悉,因此过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美术欣赏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毫无吸
引力的,他们渴望获得书本以外的更多有趣的知识。考虑到学生们的以上诸多问题,我做了一些十分有益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基于课本查阅大量绘画史实资料,上网了解与作品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画家,这样均是为了增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找到课本外有益的知
识,故事,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让学生们从历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艺术。3、本堂美术课,我在备课环节上下了很大工夫,认真设计,大量搜集资料,充分发挥了互联
网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课本的教学知识及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在课件的制作中对图片和视频的选择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采用了高清晰的图片,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课堂导入较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大胆主动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
、交流的伙伴。讨论作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师生互动充分,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言语共鸣、思维共振的境界。4、美术课不能光高高在上的谈经典,这样
会使学生对艺术产生距离感,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更应该接近生活接近学生。对此,在讲课之初,我便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乐于了解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