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1-湘美版.doc,共(3)页,6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3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发现与收集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了解美的定义及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在讨论与分析中进行分类整理美的来
源;最终总结与巩固所学知识确立审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生成自觉保护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民族意识。二、教学重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三、教学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四、讲课类型:欣赏五、教学用具:教材、幻灯片、多媒体播放工具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就如何欣赏抽象画,及网络上盛传的“看画指南”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美的含义。(三)讲授新课1、初步认识
形式美法则a、观察思考课件中书法汉字“永”的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字美不美?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总结汉字的形式美的法则,既重心平稳左右对称。b、观看课件中“彩陶鲵鱼纹瓶”等陶器图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
纹瓶”、“永”字之间同等的形式美的联系。总结出陶器等工艺品的形式美法则。c、欣赏绘画作品中关于形式美的表达方式,并总结概括出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最后教师提问:什么是美术作品?总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
以称为美术作品。2.形式美的来源展示课件中关于彩陶和青铜器中的纹饰。教师提问:这些纹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美?它们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析上述问题,指出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
,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展示作品: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结合教材中
的内容对上述作品进行归类分析。比如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而木版年画、漆盒、民居院落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会逐步获得较高的价值。4.美术鉴赏的意义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提问:看了
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向全班发布讨论结果。5.美术作品欣赏通过分类欣赏美术作品可以扩展学生们的视野,提高美术作品的识别能力。(四)小结最后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点明: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
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