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1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4.5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1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1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1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1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1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1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5)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智取生辰纲》导学案(教师用)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

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智取生辰纲》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生僻不是本课

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

伸。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积累生字词,概述小说的

故事情节2、分析课文“智”的所在,把握吴用、杨志的性格特点学习重点: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积累生字词,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难点:分析课文“智”的所在,把握吴用、杨志的性格特点【快乐链接】(细读文字,用红笔提炼信息,明确课标对《水浒传》的要求)一、内容简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元末明初人)《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

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二、《水浒》人

物性格特征:A、宋江: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B、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C、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D、武松:力量、勇敢

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E、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三、人物对应情节:A、武松(行者):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

。B、李逵(黑旋风):C、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D、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E、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教学流程:学习流程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展示方案激情导入(2分钟)课间播放《好汉歌》,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

对梁山好汉的总体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梁山好汉的另一面。在这里,既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让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场面,有的只是智慧与智慧的较量。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和让学生谈自己对梁山好汉的印象来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为课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听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目标(1分钟)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积累生字词,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析课文“智”的所在,把握吴用、杨志的性格特点教师对学习目标做一简要解读。自学汇报(5分钟)学习主

题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法指导:了解文学常识,速读课文,解决字词。1、给加线字注音。面面厮觑()聒噪()逞辩()喏喏连声()兀的()吹嘘()恁地()省得()趱行()嗔怒()朴刀()怄气()干系()端

的()2、生辰:纲:这里的“生辰纲”是指“智”点出了。作者是朝代(人名)。3、文中主要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篇幅教长,当堂读课文必然浪费很多时间,布置学生在课前已经预

习过课文,让学生复述目的是让学生以讲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1、教师巡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板书纠正指导,并对“省、朴”等多音字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于生字词还要会运用

。课下写作小片段。2、提示学生本文作者是名家,对于名家名作等文学常识是中考考点,提醒大家做好笔记。交流展示(22分钟)学习主题二: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线索,重点研讨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

本,完成以下内容:1、理清情节结构线索2、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3、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设计意图:以上3个问题设计是一个连环扣,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不仅能够更深入地

理解故事情节构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鲜明,还可以感受到语文之美、语言之美。同时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课文的方法,因为任何架空语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在分析吴用的“智”的过程中,我插入视频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缓解学生的课堂疲倦,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1、教师巡查,检查同学们对学群学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教师针对同学们的展示情况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并对

展示作出评价,精彩的要加分鼓励。拓展延伸(13分钟)学习主题三:深入文本,迁移拓展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完成以下内容:既然课题是《智取生辰纲》,那么就请大家从吴用的角度来改写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

言驾驭能力,实现阅读的迁移)教师在学生写的时候也跟着写下水文,率先示范。并对学生的短文给予简单的点评。课后反思(2分钟)本节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请整理在下面。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