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84.000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8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8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谈创造性思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

力。[来源:学。科。网]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

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工具】[来源:学科网]教学P

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互动探究法。【教学课时】[来源:Zxxk.Com]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

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3.语基积累(1)生难字蒂(dì

)孜(zī)汲(jí)渊(yuān)恒(héng)榨(zhà)锲(qiè)(2)重点词语探求:探索追求。汲取:吸取。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来

源:学科网ZXXK]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来源:Zxxk.Com]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2.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

区别。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二、深层领悟1.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

想法。”为什么这样说?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

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因为只

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3)①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

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②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结束语】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

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板书设计】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