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12-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9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沁园春·雪》一、基础巩固1、给加粗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
离骚》二、能力演练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5、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
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6、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7、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8、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歌?请举两三例。。三、
拓展延伸阅读诗文并回答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予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请将本词与《沁园春雪》比较,说明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10、前三句点明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11、“看”字统领了哪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1
2、“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的“击”“翔”好在哪里?说明理由。。13、本词上下阕最后一句各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一、基础巩固1、qìnmǎnɡɡuǒzhéshūxùnhánzhāo2、毛泽东词牌名题目3、⑴B点拨: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
”。⑵C⑶A⑷C⑸C⑹A点拨:“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4、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偶: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5、描写议论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借助想像把人引领到
一个辉煌的境界,现出一派新气象。用“分外妖娆”来结束上半阕,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使人油然而生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感。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将几千年封建历史及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风流人物。他们不仅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人
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表达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8、(唐)柳宗元《江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10、寒秋橘子洲头“我
”看湘江北去。11、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12、“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13、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
: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