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8.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课《沁园春 雪》习题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6)页,1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0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考试题资源:《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基础知识题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惟余莽莽()成吉思汗()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l)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风

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词,又称填词,因为词是有固定的形式和音律的,这个固定的形式和音律就是词牌名,词人有时还会给所填写的词加个词名,即题目。请完成下列图表。词牌名词名(题目)《沁园春雪》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下面对诗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雄伟

的气魄。B.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C.下片中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一概否定了他们。D.下片开头两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

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参考答案:1.mǎnghánfènráoshǔ2.(1)只(2)等到(3)差(4)都(5)数得上、称得上3.词牌名:沁园春词名:雪4.(1)比喻

对偶拟人(2)夸张(3)对偶(4)比喻5.C课文语段阅读题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

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给加点字注音。蜡()象分()外妖娆()今朝()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

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

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参考答案:1.làfènráozhāo2.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

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C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3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下面是对上阕有关

内容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亦可理解为处境险恶。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C.“万类霜天竞

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的意思是:面对宽广的宇宙,怎不让人惆怅万千,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2.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画线

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3.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寒秋之景,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B.越写山河的壮丽,越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越说明作者情绪的低落。C.美丽的山河也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D.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美,也饱

含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参考答案:1.D(“怅”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2.D(“超脱世俗的愿望”不对)3.B(不是低落,是一种责任感)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相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哪些不同之处?(分点扼要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对陆词下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无意苦争春”,“无意”二字突出表现梅花谦虚博大的胸怀。B.“一任群芳妒”是写“群芳”的狭隘心胸和忌妒心理,以反衬梅花虚怀若谷。C.“零落成泥碾作尘”是写梅花受到环境的摧残,即使成了泥和尘,也是“香如故”,始

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D.陆游是南宋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但屡遭投降派的打击,所以情绪愤懑抑郁。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但高洁品格不变,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参考答案:1.共同之处: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梅花始终不变的高尚品格;④两位诗人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陪衬、拟人的手法。2.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的、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词低沉孤高。3.B(这里并无批评“群芳”的意思,作者只是用“群芳”来衬托梅花)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