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1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周第课时课型:编写人:审核人:执教者:【学习目标】1.如何朗读并背诵课文?2.如何掌握相关文言词语?3.如何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课前预习】※《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
《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
,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
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2、给划线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
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选贤与能通:。(2)矜寡孤独通:。【课堂探究】一、合作研讨备注1、理解课文:请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等,用现代汉语翻
译课文,有困难的词句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二、课堂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
的思想意义。三、拓展练习。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学习小结】: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课堂检测】1.加粗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
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B.矜寡孤独C.便要还家D.出淤泥而不染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男有分,
女有归。(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巩固作业】一、阅读并回答问题。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华歆()掷()去轩冕()()(2)解释下列词语: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①宁读如故。。②子非吾友也。。二
、阅读并回答问题。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乃掘地,遂得水。[注
]①管仲、隰(xí)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
______。2.翻译。春往冬返,迷途失道。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什么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