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5)页,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习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月22日备课人:马莉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
力。学习重点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学前展示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2.本文选自《》,大约是战
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孔子,名(),字(),()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编纂()门
闩()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2、对照注解,翻译课文三、合作研讨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教学反思(手写)时间:教研组查阅教研室查阅四、当堂检测(见课件)1
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词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第二大题错题纠正或反思学习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月22日备课人:马莉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先贤圣
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复习检测背诵课文二、自主学习1.总领全文
的语句是什么?后文中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
定、和平的大同社会。3.那么文章中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合作探究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四、拓展延伸如何评价孔子所
描绘的“大同”社会?教学反思(手写)时间:教研组查阅教研室查阅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五、当堂检测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老而无子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妻的人。()幼而无父的人。()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第一大题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错题纠正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