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编号:24主备人:张海霞辅备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10、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
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使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基础知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
,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2、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解释下
列加点的词。(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选贤与能通:。(2)矜寡孤独通:。5、将
文章翻译在下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要点讨论】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拓展延伸】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答案24*大道之行也一、1、(1)礼记.礼运儒家经典著作战国末年或秦汉孔子(2)《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2)和睦
(3)以……为子(4)职分(5)女子出嫁,归宿(6)扔,丢弃(7)憎恶(8)大门(9)指理想社会5、(1)与——举,选拔(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二、略三、1、天下为公2、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3、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四、1、桃花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样的。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
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