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导学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3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7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课北冥有鱼一、教学内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北冥有鱼》这一段,说的正是世界里奇特怪诞的事物。故事汪洋恣肆,仅仅描绘了鲲鹏,一鱼一鸟的变化,背天搏浪,不可思议。它拍击翅膀,激起三千里浪,依靠着海风,飞翔于高达九万里的上空。大鹏展翅,看到的不再是常人眼中的世界,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世界,无线
辽阔和远大,大鹏那样在天地南北之间展翅的人生才接近了人生的真谛——所谓的逍遥。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中表现了鲲鹏怎样的情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意识到要志
存高远。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中对鲲化为大鹏,大鹏展翅高飞至南海的描述。难点:理解大鹏高飞与逍遥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准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五、教学过程1.学习新课A导入有一句话“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咱们大家想一想,你们见到过很奇特的事物吗?
(大家积极发言),是的们真是应了这一句话。哪有这样一种动物,它是一条鱼,可是化作了一只鸟,而后展翅高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北冥有鱼》。B《庄子》简介《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庄周及其后
学者所著,在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庄子是道家的开山人物,他首先提出了“道”“自然”等重要观念,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C诵读感悟一读,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情景一:你们见过鲸鱼吗?
我们知道鲸鱼是一种很大的鱼,那么这种鱼游动的时候,可以想象,是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可是在鲸鱼的眼中,他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吗?古人早结谈到了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到课文中看看。二读,根据音频,纠正字音,培养语
感。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跟着读,从而培养语感,纠正字音。三读,根据注释,疏通课文,读熟课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或者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比赛读、表演读等等方式。激发学生竞争热情,帮助学生加强记忆。D课文梳理(1)“北冥有鱼……其名为鹏”鲲:一种大鱼,如鲸。这段文字首先介绍鲲之大,
还能变化为鹏。它生活在北边的大海,身躯之大,不知究竟有多少千里。它转化为鹏鸟,名字为鹏。(神奇汉字)(2)“鹏之背……南冥着,天池也”鹏的背非常辽远,不知边垠。当它展开翅膀,如同遮蔽日月的云层,如此巨大的鸟,世间里并不
能看到。一用数字表示其大,一用形象描绘其广。如此之鸟,飞翔于北海和南海之间,每当海波涌动,飓风兴起,大鹏即借海波迁徙至南方的大海。(3)“《齐谐》者,……去以六月息者也”《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它关于大鹏的记载是:
大鹏往南海迁徙时,排起巨浪,高达三千里,依风盘旋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度过六个月的远程,方才到达南海。“抟”,本与转意思相关,此处为盘旋。扶摇:今成为龙卷风,即飓风。(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状
如野马随处游走的气息,还有天地之间无处不在的小尘埃,都是万物生长吐出的气息,他们相互吹拂着。这是大鹏在九万里高空看到的景象,他看不见那些具体的花草树木,只见一片尘埃与气息。(6)“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苍苍:或以为苍然茫昧。由于大棚看到地面情形只是一片
尘埃与气息,于是,庄子想象到,人们看到的天空也是一片苍苍之色,湛蓝绵渺,这是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过遥远而无法看清尽头?大鹏看地面的情形,就如同人们仰望天空一样啊!E日积月累这一部分采用了东晋名僧支道林在白马寺妙解“逍遥义”的故事,以深化学生对逍遥的认识。讲解时,重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问题的
答案可以有很多种,需要我们独立的思考和判断。F诗歌撷英选取唐代李白求谒于唐朝宰相李邕的《上李邕》,以大鹏为意象。李白一生希望能为国效力,成为像东晋谢安那样的人,一直以大鹏为喻,希望有一天能得酬壮志。诗中表达了其胸怀中的昂然自信之气。2.巩固练习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这两个成语都出自本篇课文,查一查它们的意思。六、板书设计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有鱼鹏展翅高飞南海高空看地面人望天空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