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23.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4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导学案课题:《诗经》两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让学

生说说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3.背诵并能默写诗歌。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关雎》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难点】理解和体会诗中所

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三、复习/预习检测1.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篇,包括_、_、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2.给

下列划线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荇菜()芼()四、课堂研讨(一)、自主探究1.这首诗是否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一找。2.《关雎》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合作探究1、《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

”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有什么作用?2、《关雎》诗中是否有景物描写?如有,请写下来并说说起怎样的作用。3.有研究者认为,《关雎》是刻画一个贵族男青年追求幸福美好爱情的真实心态。学习状态:A进步○B良好○C优秀○课堂评价:班级:_______

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

贵族男青年”的说法,从本诗里面可以找到哪些根据?五、达标检测A组(2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词3分)1、窈窕:2、淑女:3、参差:4、梦寐以求:5、求之不得:6、辗转反侧:二、“之”在本诗中的多义与用法(7分):在河之

()洲(1分)钟鼓乐之()(2分)左右采之()(2分)求之()不得(2分)B组(15分)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4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4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7分)C组(10分)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气氛。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琴瑟友之”、“钟鼓乐

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2.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试着写写看。(6分)六、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在写法上多用托物起兴、

双声。叠韵方式,全篇三次换韵,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2、学生总结:(课后完成)(1)、本课收获(2)、问题延存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