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2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9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诵读欣赏《饮酒》导学案编制:班级姓名课题《饮酒》课时第3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3:体会诗意。导学过程归纳温故知新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
,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以前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
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
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文学常识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
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
》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散文《
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探究展示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
感诗。(一)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请举例说明?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俗语
: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二)研读:1、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2、逐步读——析——赏。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自问自答实—
—虚意味深长。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
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学生齐读,体会诗意。3: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
无限的意趣。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
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园
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归纳: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
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质疑反思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
收获?2.我的疑惑:拓展延伸问题研讨:1.“采菊东篱下”一句问什么写“菊”?诗句暗示了什么?2.“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历来被人称道,如果把它改为“看”或“望”好吗?请说理由。参考答案:1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像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
的情趣。暗示了诗人乐于归隐,陶醉自然的谈泊心境2不好。“见”字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诗人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如熟友相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更好地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1、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7、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2、(杨花)
(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