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7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4.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4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8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案(总第课时)课题《赤壁》课型新授课日期2011年月日上下午第节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

主体活动1.导入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他的

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2.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4.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2)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1)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

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2)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这两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

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3)

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同情吴蜀,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

识。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

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5.学生齐读诗歌,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6.总结、作业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学生练读,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学生齐读诗歌

,再次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板书设计:前两句——————兴感之由《赤壁》非凡的史识(永史诗)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教后心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