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7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43.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5)页,4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未选择的路授课人纪春玲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5.3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材分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

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生哲理。2.能力目标:能说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教学难点1.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型阅读课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设想多年后的回顾、叹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

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

慨;柳永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听教师讲述思

考激发阅读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

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3.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4.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

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朗读全诗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

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概括小节内容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培养概括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三、研读赏析:四、课堂小结: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诗人虽然

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

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阅

读思考讨论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课后小结附参考资料:周国平谈《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叹息:林中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走的路

了。这的确是人生境况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被舍弃了,似乎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但是,真的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唯一命定的轨迹伸展,

我们就不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绝大多数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是现实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由选择的

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错的无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上也仍能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

果一个人感觉到活在世上已经无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号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

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