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3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诵为主,合作探究为辅,领悟诗歌精髓。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慎重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坚持不懈并且不随波逐流。
二、重难点:朗诵诗歌时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内容的理解。三、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朗斯特一生共出了10本诗集,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山间》和《新罕布什尔》等。他的诗歌朴实无华
,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四、预习检查:1、字音及解释:涉.足():伫.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2、情感剖析(每一节解决一个问题,分析情感基调和朗诵语速)(一)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诗人为何在路口久久伫立?·情感·语速(二)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情感·语速(三)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路走错了可以回头再走,而弗罗斯特为何说难以再回返?·情感·语速(四)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
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全诗最后作者为何将感慨的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感悟与延伸:1、此诗让你领悟了什么道理?2、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以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在以前学习的课文中,哪些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呢?找到并具体说说是如何使用象征的。3、自我分析两段诗的感情基调并划分节奏,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