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7课《紫藤萝瀑布》PPT课件1-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25)页,1.73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2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宗璞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用圈点勾画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紫藤萝花曼妙的特色。3、借助于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宗璞(pú)(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她所特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儒雅的气质,以及柔中带刚的恪守,均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活背景。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代表作: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听教师朗读课文,整体感受.1、疏通字词2
、快速从文中找出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并以此为文章划分层次。用“——”线勾画出要积累的字词。用“﹏﹏”线勾画出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词语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或哪一段?先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
的理由。(我们可以从写景顺序、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方面谈)小弟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
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哭小弟》宗璞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看,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
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了。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哭小弟》宗璞我那惟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父亲(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为此为小弟写挽联:“
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xián)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哭小弟》宗璞——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于是写成此文。写作背景2、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现在的藤萝十多年前的藤萝这是一种对比
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机蓬勃,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1、找出文中的“我”的心情有何变化的词语?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2
、“我”为何会“焦虑”和“悲痛”?因为“文革”十年动乱,家庭遭遇迫害,加上1982年10月28日小弟身患绝症撒手归西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关于“生死谜、手足情”3、“我”的心情为何会变得“宁静”“喜悦”了?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
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经过这一番情感的变化与历练,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你人生的指南呢?※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请先仔细观察你所喜欢的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然后写成一篇小短文。写一写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陪大家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