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古文两篇-陋室铭》习题6-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6)页,8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2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2陋室铭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2.文体常识铭,本义为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古人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
、功德,表示纪念,或是寄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3.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①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常指鸿雁、书信)②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形体;今义:样子)③惟吾德馨.[古义: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④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乐器,这里借指
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2)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③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3)词类活用①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搅乱)②无案牍之劳.形(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③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④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具有灵应,有了灵气)(4)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这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陋”。)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4.主题解说这篇文章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重点突破文章是如何通过描写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人生志趣的?提示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陋室内外景色别致幽雅。“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
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提示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以交往之雅见“陋室”不陋。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室中事,可见室主人抚琴调弦、展
卷读经的怡然情态。虚实结合,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6.结构图解设喻山水喻陋室引题仙龙喻德馨安贫陋环境清幽(景)乐道室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铭生活恬适(趣)高洁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伟岸陪衬比喻托物言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陋.室()德馨.()苔.痕()鸿儒.()案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往来无白丁..()(2)无案牍之劳形.()(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辨析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黔之驴C.孔子云:“何陋之有?”D.放之山下5.填空。(1)《陋室铭》选自______
___,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哲学家__________。(2)“铭”,古代刻在__________上用来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6.根据要求,默写课文语句。(1)《陋室铭》处处紧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8.某学校语文兴趣小组开展一次“走近作者心灵报告会”活动,假如你抽到要发言的题目是“走近《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的心灵”,请你精心准备以下内容:(1)讲一个刘禹锡的小故事。
(2)默写一首刘禹锡的诗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斯:__________(2)鸿:__________(3)乱: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请试着从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陋室”的主人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这是为什么?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1)惟.吾德馨惟:___________________(2)何陋之.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3)其妻患.之患:___________________(4)常丐.食诵《诗》丐:__________
________1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6.【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17.【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18.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
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对照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乎深(不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尚纯洁(就不感到它简陋了)。苔痕碧
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帘内满目)青葱。(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在陋室)调拨弹奏朴雅未加装饰的古琴,阅读吟诵用泥金抄写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没有奏乐的声音
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这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仙:指传说中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仙人。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则:就。名
:出名,著名。龙: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灵:这里用作动词,是具有灵应,有了灵气的意思。斯:这。陋:简陋。惟:只。德:品德。馨(xīn):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陋室主人。阶:台阶。鸿儒(rú):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省略句,应为“可以(在陋室)调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阅读,吟诵。金经:指佛经。无:没有。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之:
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乱:扰乱、搅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地名,在今湖北襄阳。诸葛(g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庐:简陋的小屋子,这里指当年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草庐。西蜀:地名
,今四川一带。子云:指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子云是他的字。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陋”。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参考答案22陋室铭1.lòuxīntáirúdú2.(1)没有学问的人(2)身体,形体(3)品德高尚(4)这
里指奏乐的声音3.D(解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项的朗读节奏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项的朗读节奏应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B(解析:A项中“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C项中“之”是助词,宾
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中“之”是代词,代“驴”;只有B项中的“之”与例句相同,都是助词,译作“的”。)5.(1)《全唐文》唐朝刘禹锡(2)器物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6.(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示例一:居室不在宽敞华美,有君子居之则高雅别致。示例二:居室不在高大宏伟,有高尚之士居住则不会简陋。8.(1)示例:刘禹锡被贬往苏州担任刺史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
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2)《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9.(1)这(2
)大(3)扰乱、搅乱10.(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11.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描写陋室环境,表现了居室环境的恬静雅致;从形式上看,此句运
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以美感。12.“陋室”主人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的原因是“惟吾德馨”。他为陋室中恬静、充实、脱俗的生活而满足,为自己也如古代贤者一样居“陋室”而自豪。可见主人是高洁傲岸、安贫乐
道之人。13.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当同作者一样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围绕
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14.(1)只(2)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3)以„„为患,为„„担忧(4)乞求15.(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王欢更加坚守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16.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17.反衬王欢
专心求学的决心。18.安贫乐道。刘禹锡陋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乙文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
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担忧,有时焚烧他的书,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自己的志
向,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