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古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9-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1)页,1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2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陋室铭》导学案一、课前热身1、读课文两遍,认准字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调.素琴()2、了解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①“陋室”意思是()②“铭”是一种文体。3、读准节奏,用“/”断开。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有仙则名.()⑵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⑷惟.()吾德馨.()
⑸苔痕上.阶绿()⑹草色入.帘青()⑺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调.素琴()⑽阅金经..()⑾无丝竹..()之乱.耳()⑿无案牍..()之.()劳.()形.()⒀何陋之.有()二、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并翻译全文,不懂之处圈画
出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以下问题各小组任选两个进行交流:3、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交流,点拨)4、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交流,点拨)5、“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表现了室主人怎样的志趣品德?(交流,点拨)
6、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交流,点拨)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交流,点拨)8、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三、拓展延伸你认为美好的物质家园和美好的精神家园哪一个更重要?为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