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互联网路由协议课件.ppt,共(77)页,877.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4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章互联网基础协议2.1ARP协议和RARP协议2.2ICMP协议2.3多播和IGMP协议2.4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22内部网关协议RIP3内部网关协议OSPF1因特网路由与协议概述知识点:4外部网关协议BGP3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1
、简单路由表结构和分层路由协议思想。2、路由协议分类和各自概念3、常用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的工作思想主要了解:1、常用路由协议RIP、OSPF工作原理2、路由协议发展和现状3、实际互联网中路由器的不同定位和主要作用4FR网络LANATMSDHLAN2D
DN网络LAN1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BUnixWin因特网路由与协议概述5因特网是路由器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所以,因特网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路由器根据目的网络地址和路由表,选择本地提交或确定下一跳的地址。因特网路由与协议概述当在
路由器连接的不同网络间传输IP报时,由于因特网非常大(连接的路由器数达几百万,40亿主机),为了转发每个可能地址的包,要解决数据报怎样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的路径转发。即路由协议和算法就是根据网络拓扑、流量等变化,动态、灵活地调整路由表(项)。61.路由选择协议中
的度量值❖因特网是一个网状的网络,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可能存在很多的路径,路由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在源端与目的端找出一条“最佳”的路径❖但什么是“最佳”的路径,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定义。❖通常路由协议会为路径赋与一个“度量(metric)值”:这个值根据路数、链路长度、数据率、链路容量、传
播时延等来计量,路由协议根据“度量值”来评价最佳路径。7路由的分类❖静态路由——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动态路由——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
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注:路由算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路由算法面临的环境是复杂而变化的。8问题:简单网络路由器的路由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的地掩码下一站30.0.0.0255.0.0.0(A类地址)40.0.0.740.0.0.0255.0.0
.0(A类地址)本地提交128.1.0.0255.255.0.0(B类地址)本地提交192.4.10.0255.255.255.0(C类地址)128.1.0.9R1R2R3网络1(A)网络号30.0.0.0网络4接口30.
0.0.740.0.0.840.0.0.0192.4.10.0网络2(A)128.1.0.8128.1.0.9网络3(B)128.1.0.040.0.0.7128.4.10.9R2路由表9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简单路由器连接计算机网络,路由器通过掩码计算
目的网络地址,选择本地提交或确定下一跳的接口IP地址。路由表需要反映可能主机IP网络地址的寻址,常使用默认路径。目的地掩码下一站30.0.0.0255.0.0.0(A类地址)本地提交128.1.0.0255.255.0.0(B类地址
)默认40.0.0.7192.4.10.0255.255.255.0(C类地址)默认40.0.0.7R1路由表10其他主干网其他主干网StanfordWESTNETA子区网Berkeley实际因特网层次结构NSFNET主干网ISP1区域
网BARRNET小公司PARCNCARUAUNM对等汇接中心大公司11实际今天因特网组成:1、根结构由多个主干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而不是政府网络)互连而成。2、大公司(单位)和ISP直接与一个(或多个)主干网连接;实际上作为主干的网络服务商,也可是城域(区域)的ISP。3
、一般小公司(单位)和个人用户通常作为ISP的客户接入ISP。4、服务质量和连接链路的带宽直接有关,而且,由于服务提供商的网络是有层次的,所以也和连接在网络的哪一层有关。12如根据因特网IP网络地址划分,当因特网
上有几万甚至更多网络时,路由器的路由表不能处理以上规模,且IP(C/B类)地址也无法支持每个物理网络。实际上因特网的层次结构,路由器不可能(不需要)知道互联网的所有主机所属网络。所以,目前因特网需要解决
“可扩展”路由技术:1、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问题,需要找到路由协议和路由表中存储(处理)的网络号数目的方法。2、IP地址利用问题,确保IP地址空间不会过快消耗完。实际复杂互联网的结构,一般路由表是否能处理?131、正确和完整性:沿路由表指定路由一定能到达所有可能的目的主机。理想的路由协议算法2、
计算简洁性/合理性:保证路由选择对数据报传输时延小,占有系统资源(CPU、内存、通信量、保密和可靠性处理等)开销合理。3、自适应(健状性、可靠性):能根据网络节点故障、流量、链路负载等进行动态调整。4、稳定性:在网络结构和流量基本稳定情况下,算法应稳定收敛在良好状态,避免
路由表不停变化。5、公平性:除高优先级用户外,对所有用户数据报处理是一致的,以及服务质量公平/适应性。目前互联网主要使用自适应(动态的)、分布式协议。142.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1)因特网的规模非常大。让所有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网络信息,路由表将非常大,处理时间
长。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消耗也非常大。2)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自己单位网络的布局细节和本部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但同时希望连接到因特网上。(如:因特网互连而成的各个组织网络(自治域网络),其内部网络构成细节(拓扑、IP地址
规划等))15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自治系统AS。❖一个自治系统是一些网络和路由器的集合,自治系统的管理者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协议。❖一个
自治系统内的网络通常都属于一个行政单位(例如,一个公司,一所大学,政府的一个部门,等等)来管辖。❖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都必须连通。16因特网有两大类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即在一个自治系统
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如:RIP和OSPF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此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如:BGP-4。实际上因特网上各路由器的担负的角色是不同,有的路由表非常简单,有的核心路由器的路
由表非常复杂。17R1H1H2内部网关协议IGP(例如,RIP)自治系统A自治系统B自治系统C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IGPEGPEGPEGP内部网关协议IGP(例如,OSPF)外部网关
协议EGP(例如,BGP-4)IGPR3R2自治系统和内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18内部网关协议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1.工作原理❖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RIP(RouterInformationProto
col),是最早、最广泛应用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典型的距离向量协议——最短路径路由协议。❖RIP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19“距离”的定义❖RIP协议以所经路由器的个数作为“度量值”,称之为“距离
”,即跳数。❖从一个路由器到直连网段的距离定义为0。❖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连网段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其他路由器的个数。20“距离”的定义❖RIP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
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距离”的最大值为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为什么是15跳?21❖路由协议应该能防止数据包进入循环,或落入路由选择循环,这是由于多余连接影响网络的问题。RIP协议假定如果从网络的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的路由跳数超过15个,那么一定牵涉到了
循环,因此当一个路径达到16跳,将被认为是达不到的。这限制了RIP协议在网络上的使用。22RIP协议的几个特点❖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RIP
v1采用广播方式,RIPv2采用组播方式交换路由信息。23❖正常情况下,每30秒路由器就可以收到一次路由信息确认,如果经过180秒,即6个更新周期,一个路由项还没有得到确认,路由器就认为它已失效了。如果经过240秒,即8个更新周期,路由项仍没有得到确认,它就被从路由表中删除。24R
IP路由表格式(目的网络,距离,下一站路由器……)……x,yx,yt1,t2,t32网络2x,yt1,t2,t3路由器13网络1目的地下一站地址距离计时器标志位t1,t2,t31网络3路由器2路由器1……………………t1:
表示更新时间,通常30S;t2:无效时间,路由项激活后计算,超过视为失效,通常180S;t3:清除时针,通常240S。标志位标志此路由最近是否发生变化,以备触发更新时间25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连网段的距离(
此距离定义为0)。❖每个周期内,每个路由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2610−20−30−FEDCBA50−60−20−50−
30−40−40−60−10−50−一开始,各路由表只有到相邻路由器的信息网3网2网4网6网5网1“4”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4”“0”表示“距离是0”“−”表示“直接交付”2711−21−31−FEDCBA50−6
0−20−50−30−40−41−61−10−50−路由器B收到相邻路由器A和C的路由表网3网2网4网6网5网110−20−30−40−60−11A21A30−40−61C更新后A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0。”因此B现在也可以到网1,距离是1,经过A。”2810−20−30−
FEDCBA50−60−20−50−30−40−40−60−10−50−路由器B收到相邻路由器A和C的路由表网3网2网4网6网5网110−20−30−40−60−11A21A30−40−61C更新后A说:“我到网2的距离是0。”因
此B现在也可以到网2,距离是1,经过A。”2910−20−30−FEDCBA50−60−20−50−30−40−40−60−10−50−路由器B收到相邻路由器A和C的路由表网3网2网4网6网5网110−20−30−40−60−11
A21A30−40−61C更新后A说:“我到网3的距离是0。”但B没有必要绕道经过路由器A再到达网3,因此这一项目不变。3010−20−30−FEDCBA50−60−20−50−30−40−40−60−10−50−路由器B
收到相邻路由器A和C的路由表网3网2网4网6网5网110−20−30−40−60−11A21A30−40−61C更新后C说:“我到网4的距离是0。”但B没有必要绕道经过路由器C再到达网4,因此这一项目不变。3
110−20−30−FEDCBA50−60−20−50−30−40−40−60−10−50−路由器B收到相邻路由器A和C的路由表网3网2网4网6网5网110−20−30−40−60−11A21A30−40−61C更新后C说:“我到网6的距离是
0。”因此B现在也可以到网6,距离是1,经过C。”32最终所有的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更新了FEDCBA10−20−30−41B51E62B10−21A31A42A50−61F11E21D32C41C50−60−12B22B31B40−51F60−网2网6网5网1
网3网411A20−31A42A50−61F11A21A30−40−52C61C33RIP协议的位置❖RIP协议使用传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使用UDP的端口520)。❖因此RIP协议的位置应当在应用层。但转发IP数据报的过程是在网络层完成的。344字节RIP报文3.RIPv2协议的报
文格式路由信息(20字节/路由)可重复出现最多25个IP数据报路由标记网络地址地址族标识符距离(1-16)IP首部UDP首部首部路由部分必为0版本命令4字节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地址UDP用户数据报命令=1:路由信息请求报命令=2:路由信息响应报/主动路由信息更新报地址类型标
识:2(IP地址)路由标识:自治域号码,区分可能收到的其它自治域路由信息35RIPv2的报文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组成。❖RIPv2报文中的路由部分由若干个路由信息组成。每个路由信息需要用20个字节。地址族标识符(又称为地址类别)字段用来标志所使用的地址协议。❖路由标记填入自治系统的号码
,这是考虑使RIP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选择信息。再后面指出某个网络地址、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地址以及到此网络的距离。❖RIPv1报文中不含子网掩码。36RIP协议的优缺点❖RIP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
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RIP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37R2R1网1网3网2正常情况10−12R1R1说:“
我到网1的距离是0,是直接交付。”“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1”“0”表示“距离是0”“−”表示“直接交付”38R2R1网1网3网2正常情况11−11R1R2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1,是经过R1。”“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1”“1”表示“
距离是1”“R1”表示经过R139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0−116−11R111R1R1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16(表示无法到达),是直接交付。”但R2在收到R1的更新报文之前,还发送原来的报文,
因为这时R2并不知道R1出了故障。40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0−116−11R111R1R1收到R2的更新报文后,误认为可经过R2到达网1,于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说:“我到网1的距离是2,下一跳经过R2”。然后将此更
新信息发送给R2。12R241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1−116−11R111R1R2以后又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1,3,R1”,表明“我到网1距离是3,下一跳经过R1”。12R213R142R2R1网1网3网2R2R1网1网3网2网1出了故障正常情况11
−…116−12R214R2116R212R111R113R1115R1…这样不断更新下去,直到R1和R2到网1的距离都增大到16时,R1和R2才知道网1是不可达的。这就是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往往
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数分钟)。这是RIP的一个主要缺点。43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
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解决网络故障收敛慢一种改进:从路由器的某个端口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时,应该剔除从该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如R2向R1发送的路由信息就不包含(网1R1)项。44内部
网关协议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1.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开放”的意思是它是一个公开发表的协议,而不是某一家厂商的专有协议❖“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
法SPF❖它是一种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是1980年为克服RIP的缺陷而设计的,是典型链路状态协议,在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维护共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目
前OSPF逐渐替代早期的RIP,适用较大规模的IP网络,但实现复杂。45OSPF的几个特点❖使用洪泛的形式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即该路由器所知道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并再由相邻路由器向外转发(但不再往回发),不可能出现路由循环问题。注*RIP只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而不转发。❖发送
的链路状态信息中包括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值”。❖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与RIP不同,RIP不管是否变化定时不断交换.这样可以节省带宽每条链路状态记录以链路为基础标记,包含:链路标号、两端连接路由器、链
路度量(距离、费用、带宽、时延等)。46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database)❖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在进行数据报的路由选择时,可以通过
链路状态计算得出的最短路径,且通过链路度量/代价,可以提供选择路由更灵活的处理。❖这个数据库构成全网的拓扑结构图。路由器再根据它构造路由表。❖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的更新过程收
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47实际上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不可能很大(为什么?),且其状态信息交换泛洪传输范围也不可能太大(为什么?),所以OSPF仍然是自治域的内部网关协议。为了扩大OSPF协议实际运用网络规模,OSPF定义了一种自治域网络层次结构。链路状态数据库太大,一般路由器无法存储,且路由计算
量太大,转发延时太长。信息交换泛洪区域太大将导致:路由信息占用无效带宽增加,且状态数据库不稳定。48OSPF的区域(area)❖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作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32bi
t的区域标识符。❖区域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不超过200个。49自治系统ASOSPF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区域1区域3主干区域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2网4网5R850划分区域❖使用洪泛法交换的链路状态信息局限于每一个区
域而不是整个的自治系统,以减少了通信流量。❖在一个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只知道本区域的完整网络拓扑,而不知道其他区域的网络拓扑,提高了OSPF协议使用效率。❖OSPF采用层次式的区域划分方法。上层区域叫作主干区
域(backbonearea)。主干区域的标识符规定为0。主干区域用来连通其他下层的区域。•主干区域路由器称为主干路由器;每个区域至少设置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和主干路由器相连,边界路由器负责区域内外信息交换。自治域还要设置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作为与其他自治域交换路由信息。❖51自治系统AS
主干路由器区域1区域3主干区域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2网4网5R852自治系统AS区域边界路由器区域1区域3主干区域0至其他自治系统R9R7R6R5R4R3
R2R1网8网6网3网2网1网7区域2网4网5R853OSPF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OSPF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OSPF在层次结构上位于网络层。❖OSPF构成的数据报很短。这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数据报很短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不必将长的数据报分片传送。54OSPF的
其他特点❖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这叫作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所有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CIDR。❖每一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一个32bit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55分层区域设置使交
换路由信息种类增加,不同层次路由器链路状态数据库不同,并独立处理不同层面的路由选择,一般随着层次增加更复杂,OSPF协议更加复杂,相应配置更强大的设备;但也使OSPF协议能有效管理大规模的网络。重要思
想:网络按层次结构设计是大规模网络普遍采用的设计原则。根据本地服务原理、不同业务目标配置不同设备要求,通常网络被分为接入层、汇聚层(边缘层)、骨干层(核心层);并按地域和需求又有国家和大区域骨干;在不同层次上设备各自完成不同的要求,如接入交换机/路由器主要完成分布用户的接入/控制(认证和
带宽)、汇聚层交换机/路由器完成本地交换/路由,骨干层完成跨区交换/路由。56IP数据报OSPF分组IP数据报首部OSPF分组OSPF分组首部类型1至类型5的OSPF分组24字节081631版本路由器标识符类型分
组长度检验和鉴别比特鉴别区域标识符鉴别类型OSPF由IP报封装,RIP是UDP鉴别类型:0(不用),1(口令)鉴别(口令值):当类型为1时,口令8个字符(8字节)572.OSPF的五种分组类型❖类型1,问候(Hello)分组。❖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Description)分组。❖
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StateRequest)分组。❖类型4,链路状态更新(LinkStateUpdate)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StateAcknowledgmen
t)分组。58OSPF的基本操作问候问候数据库描述数据库描述数据库描述数据库描述链路状态请求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确认确定可达性达到数据库的同步新情况下的同步59OSPF使用的是可靠的洪泛法t更新报文ACK报文RRRRt1t
2t3t460OSPF的其他特点❖OSPF还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如30分钟,要刷新一次数据库中的链路状态。❖由于一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只涉及到与相邻路由器的连通状态,因而与整个互联网的规模并无直接关系。因
此当互联网规模很大时,OSPF协议要比距离向量协议RIP好得多。❖OSPF没有“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据统计,其响应网络变化的时间小于100ms。61OSPF路由计算当建立了链路状态数据库(实际有了网络
拓扑结构),路由器就可以构成网络最短路径树,建立自己路由表。1、路由器根据本区域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到本区域各网络路由。2、根据本AS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到AS中其它区域各网络的路由。主干路由器根据到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距离和ABR到区内网络的距离综合选择路由。3、根据到AS域边界路由器+AS边界路由器到外部目的网络距离,计算选择的路由。62指定的路由器(designatedrouter)❖多点接入的局域网采用了指定的路由器的方法,使广播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指定的路由器代表该局域网
上所有的链路向连接到该网络上的各路由器发送状态信息。63OSPF支持三种网络的连接(1)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点对点连接(2)具有广播功能的局域网(3)无广播功能的广域网64外部网关协议BGP❖当互联网分层划分后,在自治域间的路由选择由外部网关协议处理。早期有一个EGP(外部网关协议)
,但EGP的局限性,如要求简单的树形网络拓扑,所以不常使用;❖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的较新版本是1995年发表的BGP-4(BGP的第4个版本)。❖可以将BGP-4简写
为BGP。65边界网关协议BGPBGP-4在全球因特网占重要地位,所有的ISP都需要通过BGP-4协议获取彼此路由信息,为了保证任一计算机到任一目的地的IP传输,必须维护全球一致的自治域边界路由信息。目前多个组织机构都在维护全球因特网的所有路由器数据库,如RIPE(欧洲IP网络)维
护一个全球路由注册库。结构和作域间路由选择协议BGP66BGP使用的环境却不同❖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因此,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
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67BGP发言人❖每一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一般说来,两个BGP发言人都是通过一个共享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而BGP发言人往往就是BGP边界路由器,但也可以不是
BGP边界路由器。68BGP交换路由信息❖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就要先建立TCP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交换BGP报文以建立BGP会话(session),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使用TCP连接能提供可靠的服务,也简化了
路由选择协议。❖使用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的两个BGP发言人,彼此成为对方的邻站或对等站。69BGP发言人和自治系统AS的关系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BGP发言人AS1AS3AS2AS5AS470自治系统连通图❖BGP发言人互相交换网络可达性的
信息后,各BGP发言人就可找出到达各自治系统的比较好的路由。AS1AS6AS2AS3AS5AS4AS7AS871BGP发言人交换路径向量主干网(AS1)地区ISP(AS2)地区ISP(AS3)本地ISP(AS4)N1,N2本地ISP(AS5)N3,N4本地ISP(AS6)N5本地ISP(AS
7)N6,N7自治系统AS2的BGP发言人通知主干网的BGP发言人:“要到达网络N1,N2,N3和N4可经过AS2。”72BGP发言人交换路径向量主干网(AS1)地区ISP(AS2)地区ISP(AS3)本地ISP(AS4)N1,N2本
地ISP(AS5)N3,N4本地ISP(AS6)N5本地ISP(AS7)N6,N7主干网还可发出通知:“要到达网络N5,N6和N7可沿路径(AS1,AS3)。”73BGP协议的特点❖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结点数量级是自治系统数的量级,这要比这些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数少很多。❖每一个自治系统
中BGP发言人(或边界路由器)的数目是很少的。这样就使得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不致过分复杂。74BGP协议的特点❖BGP支持CIDR,因此BGP的路由表也就应当包括目的网络前缀、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达该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在BGP刚
刚运行时,BGP的邻站是交换整个的BGP路由表。但以后只需要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这样做对节省网络带宽和减少路由器的处理开销方面都有好处。75BGP-4共使用四种报文(1)打开(Open)报文,用来与相邻的另一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2)更新(Update)报文,用来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要撤消的多条路由。(3)保活(Keepalive)报文,用来确认打开报文和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3)通知(Notificaton)报文,用来发送检测到的差错。76BGP
报文的格式4字节类型长度标记BGP报文的数据部分可变长度首部长度19字节◼标记字段可以用来鉴别进入的BGP报文或者检测两个BGP对等体间同步的丢失。◼长度表示整个BGP报文包括报头的长度。最短的BGP报文不会小于19
字节(16+2+1),不会大于4096字节。类型表示了报文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可能:·OPEN·UPDATE·NOTIFICATION·KEEPALIVE77❖标记字段可有两种格式:如果报文类型是OPEN或者这个OPEN报文没有鉴别信息,标记字段必须全为
“1”。否则,标记字段会基于所使用的鉴别技术的一部分被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