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6讲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解密考纲]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推论.1.(2019·衡水中学高三调研)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A.2B.4C.2或4D.无法确定B解析对A、B整体,受重力和推力F,如果墙壁对整体有支持力,整体水平方向不能平衡,矛盾,故墙壁对整体水平方向没有弹力,也就没有摩擦力;隔离物体A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B对A的静摩擦力,再隔离物体B分析,受推力F、重力、A对B的压力和平行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共4个力,故选项B正确.2.(2019·高安二中高三期末)如图所示,用等长的两根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悬挂起来.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同时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3F,最后达到稳定状态,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中的()D解析对两个球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向左的F和向右的3F,故上面绳子一定向右偏;设上面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Tsinα=2F,Tcosα=2mg,设下面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则T′sinβ=F,T′cosβ=mg,联立可得α=β,故选项D正确.3.(2019·邯郸高三期末)如图所示,A、B两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点,其中球A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OA沿竖直方向,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大小为mgB.弹簧对球A的弹力大于对球B的弹力C.绳OB的拉力大小等于mgD.球A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为零C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弹力和拉力,如图所示.对球B所受各力进行正交分解,在水平方向F水平=TBsin60°=32mg.对球A受力分析,2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墙壁的向右的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其中地面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可能只有一个),球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与F水平大小相等,故选项A错误;弹簧静止,合力为零,故两个球对弹簧的弹力等大、反向、共线,故弹簧对球A的弹力与弹簧对球B的弹力等大,故选项B错误;由于球B所受三个力夹角均为120°,故弹簧的支持力和绳子OB的拉力都等于重力,故选项C正确;根据平衡条件,绳OA对球A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弹簧推力的竖直分力和重力之和,故有FN+T=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158.000 KB
- 时间: 2022-12-06
-
实验探究课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解读·核心探究实验热点·各个击破栏目导航随堂练·知能提升[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2.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支架上,测量弹簧的原长l0.2.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3.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和所受的外力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记录表:弹簧原长l0=________cm.次数内容123456拉力F/N弹簧总长/cm弹簧伸长量/cm[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误差分析]1.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易造成误差,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在F-x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量弹簧的原长时要让它自然下垂.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6.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7 页
- 大小: 2.096 MB
- 时间: 2022-12-06
-
1第7讲牛顿第一、第三定律[解密考纲]主要考查对相关物理发展史的认识,对惯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1.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B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选项A错误,B正确;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选项D错误.2.(2019·青岛高三调研)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C.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C解析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也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但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故选项B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说明,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C正确;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无关,与是否受力也无关,故选项D错误.3.(2019·太原模拟)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A.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B.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D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选项D正确.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如图甲、乙所示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图甲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88.000 KB
- 时间: 2022-12-06
-
实验探究课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解读·核心探究实验热点·各个击破栏目导航随堂练·知能提升[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2.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关系.[实验原理]1.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弹出,使小车获得速度后沿木板匀速滑行.当用一条橡皮筋弹出时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则用两条、三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时,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2W、3W„„2.由于橡皮筋每次实验做的功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得到,当得出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后,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为纵坐标,分别以小车获得的速度v、v2„„为横坐标,以第1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用描点法分别作出W-v、W-v2„„曲线,分析曲线,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定量关系.[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一端适当的位置钉一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实验步骤]1.按实验原理图中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3.分别用1条、2条、3条„„相同的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标记好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数据处理]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测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A1、A2间的距离x,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x4T(T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把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得到小车的速度,并计算速度的二次方,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橡皮筋条数位移x/m时间t/s速度v/(m·s-1)速度的二次方v2/(m2·s-2)1234562.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3.实验结论由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5 页
- 大小: 2.929 MB
- 时间: 2022-12-06
-
1第8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解密考纲]主要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深刻理解,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1.(2019·舒城中学高考理综模拟卷)如图所示,ab、cd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圆周半径为R,b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点为圆周的最高点.现有两个小滑环A、B分别从a、c处由静止释放,滑环A经时间t1从a点到达b点,滑环B经时间t2从c点到达d点;另有一小球C从b点以初速度v0=4gR沿b、c连线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间为t3,不计一切阻力与摩擦,且A、B、C都可视为质点,则t1、t2、t3的大小关系为()A.t1=t2=t3B.t1=t2>t3C.t2>t1>t3D.A、B、C三物体的质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A解析由已知条件知,小球C竖直上抛能达到的最高点为c点,由对称性可知,小球C运动的时间与从c点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相等.结合等时圆的结论可知,t1=t2=t3,选项A正确.2.(2019·庄河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多选)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π2),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球拍与球间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θB.球处于失重状态C.球对拍的作用力为mgcosθD.球拍对人的作用力为MgcosθAC解析对网球:受到重力mg和球拍的支持力FN,作出受力图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sinθ=ma,FNcosθ=mg,解得a=gtanθ,FN=mgcosθ,故选项A、C正确;球在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则球不失重,故选项B错误;以球拍和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F=M+mgcosθ,则球拍对人的作用力大小为F′=M+mgcosθ,故选项D错误.23.(2019·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滚动复习)(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质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系统稳定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T和FN.若Ta图象如图乙所示,AB是直线,BC为曲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A.a=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159.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A.2sB.sC.1sD.(2-)s【解析】因为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落地时间t==2s,掉落的扣子做初速度为5m/s,加速度a=g=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扣子落地的时间为t',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h=v0t'+at'2,代入数据解得t'=1s或-2s(舍去),所以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t-t'=1s,C项正确。【答案】C2.(2019河南商丘联考)某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x=5+2tn,其中x的单位为m,时间t的单位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n=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0m处,速度大小为5m/sB.若n=1,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在5m处,速度大小为4m/sC.若n=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0,加速度大小为4m/s2D.若n=2,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s,加速度大小为2m/s2【解析】若n=1,则x=5+2t,即初位置在x=5m处,速度大小v=2m/s(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m/s,A、B两项错误;若n=2,则x=5+2t2,与x=v0t+at2对比可得v0=0,a=4m/s2,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3.(2018江苏南京联考)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m/s2B.6m/s2C.5m/s2D.4m/s22【解析】设匀减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根据v-t图象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可知15=10×0.5+t,解得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2s,所以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5m/s2,即加速度大小为5m/s2,C项正确。【答案】C4.(2019南昌二中月考)某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他的运动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A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242.000 KB
- 时间: 2022-12-06
-
实验探究课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解读·核心探究实验热点·各个击破栏目导航随堂练·知能提升[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原理]由电阻定律R=ρlS得ρ=RSl.金属导线的电阻R用伏安法测量,金属导线的长度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S可由其直径d算出,即S=π(d2)2,直径d可由螺旋测微器测出.[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πd24.2.电路连接: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4.U、I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数据处理]1.在求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UI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Sl=πd2U4lI.[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5 页
- 大小: 2.323 MB
- 时间: 2022-12-06
-
1第9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解密考纲]本专题主要考查受力与运动过程的分析、状态变化和临界条件的推理、力与运动的计算、运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等,要求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综合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1.(2019·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反映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F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C解析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下蹲的过程可以分成两段: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选项A、B、D错误,C正确.2.(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质检)如图甲所示,“天地双雄”是欢乐谷的一项游乐设施,它的两座高度均为五十多米的高塔竖直矗立在游乐场上,塔的四周安装有可以上下运动的座椅,乘客坐在座椅上随着座椅运动,若在下降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以竖直向下为a的正方向,则()A.人对座椅的压力在t1时刻最大B.人对座椅的压力在t4时刻最大C.在t1~t2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D.在t3~t4时间内,人处于失重状态B解析t1~t2时间内,人处于失重状态;在t3~t4时间内,人处于超重状态.在t4时刻FN-mg=ma,此时座椅对人的支持力最大,则人对座椅的压力在t4时刻最大.综上分析,选项B正确.23.(2019·昭通五校高三联合测试)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挂在支架C上,放到台秤的托盘中,在它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铁块B静止时,台秤示数为G,当电磁铁通电后,在铁块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大于G,但是一恒量D.先变大,后变小A解析铁块被吸起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电磁铁A对B的吸引力越来越大,B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上升运动,对整个系统而言,处于超重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状态(可以认为系统重心也在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上升运动),所以台秤的示数应大于G,且不断变大,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4.(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二模)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木箱,木箱内两物体用细绳通过光滑滑轮相连(m1>m2),m2下端用一细绳与木箱相连,平衡时台秤的示数为某一数值;今剪断m2下端细绳,在m1下落但还没有到达箱底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判定B解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151.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一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位移的仪器B.运动员在某次比赛中用15s跑完100m,“15s”是时间,“100m”是位移大小C.位移为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2.近年来,登山步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习惯。如图为某地生态公园的登山步行道线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丁家楼子村到目的地九仙山观景台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小王和小张两人选择了不同的路线,结果小王比小张先到达目的地。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与小张的路程相同B.小王的位移小于小张的位移C.小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张的平均速度D.在比较平均速度时,两人不能看作质点3.沿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同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通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4.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某次实验中获得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该物体在()A.t=2s时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t=2s时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0~4s内做曲线运动D.0~4s内的位移约为2.8m5.(2019·全国卷I)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t满足()A.1<21tt<2B.2<21tt<3C.3<21tt<4D.4<21tt<56.“道路千万条,安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166.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高考每年必考。本单元涉及“参考系、质点”一个Ⅰ级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两个Ⅱ级考点。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本部分内容呈现以下特点:(1)从考查力度来看,涉及本单元知识的考题,近几年全国高考中都有出现,大多数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部分试题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且往往结合图象进行分析。(2)从考查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考点要求较低,试题难度较小,高考试题中单独考查本单元知识的题目多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更紧密,涉及内容将更广泛,与高科技相联系的情景也会有所增加。(3)从考查热点来看,x-t图象、v-t图象,追及、相遇、滑块—滑板模型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要学会从图象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预测命题热点:一是考查对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三是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命题动向:一是把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综合在一个选择题中进行考查。二是题型向着综合计算题的方向发展。第1讲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1对质点的理解2(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叫作质点。(2)质点的基本属性:①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②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3)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看成质点。(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如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1.1(2018福州四中一模)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将被研究的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的是()。A.研究正在吊起货物的起重机B.研究坐在翻滚过山车中小孩的坐姿C.测量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的周期时D.研究房门的运动【答案】C1.2(2019杭州桐庐中学月考)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在杭州举行,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体操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转动情况时B.马术比赛中研究马腿的姿势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22 页
- 大小: 725.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一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增加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2.t=0时刻,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2s末的速度大小为8m/s,则()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B.物体在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m/s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8mD.物体在2s内的位移大小为8m3.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m),则它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A.6m/sB.8m/sC.10m/sD.12m/s4.(2019·全国卷I)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t满足()A.1<21tt<2B.2<21tt<3C.3<21tt<4D.4<21tt<55.某公司为了测试摩托车的性能,让两驾驶员分别驾驶摩托车在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摩托车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描绘在计算机中,如图所示,发现两摩托车在t=25s时同时到达目的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托车B的加速度为摩托车A的4倍B.两辆摩托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摩托车B晚出发10sC.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180mD.在0~25s时间内,两辆摩托车间的最远距离为400m6.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s由静止释放(g取10m/s2)。则()A.b先落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205.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10讲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密考纲]考查曲线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的判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关联速度问题.1.(2019·黄冈高三质检)(多选)初速度不为零的小球只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可能做曲线运动B.小球的位置可能保持不变C.小球的速度大小可能保持不变D.小球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AC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力F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选项A正确;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一定会运动,则小球的位置不可能保持不变,选项B错误;若力F与速度垂直,因力F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可知物体能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物体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是方向不确定,则加速度不一定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2.(2019·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关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合力作用下,速度大小可能一直不变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点的加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C.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受到恒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D解析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合力作用下,由于合力在速度方向上有分力,产生加速度,所以速度大小一定变化,故选项A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而不是加速度方向,故选项B错误;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可以不改变,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C错误;受到恒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恒力的作用,速度的方向应该越来越接近恒力的方向,所以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故选项D正确.3.(2019·南京程桥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A.直线P2B.曲线QC.曲线RD.无法确定B解析红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的轨迹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由于它在任一点的合速度方向都是斜向右上方的,而合加速度是水平向右的,它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又因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曲线总向加速度方向偏折,故选项B正确.4.(2019·皖中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如图所示,在一张白纸上,用手平推直尺沿纵向匀速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15.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实验探究课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解读·核心探究实验热点·各个击破栏目导航随堂练·知能提升[实验目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只有重力作用下的物体机械能守恒.[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12mv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2.计算打第n个点速度的方法:测出第n个点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n和xn+1,由公式vn=xn+xn+12T或vn=hn+1-hn-12T算出,如图所示.[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实验步骤]1.安装置:按图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v2n=mghn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mm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mm,这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2)用12mv2B-12mv2A=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mm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数据处理]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代入ghn和12v2n,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ghn=12v2n,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B,测出hAB,算出ghAB;(2)算出12v2B-12v2A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若ghAB=12v2B-12v2A,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二次方v2,然后以12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12v2-h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误差分析]1.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4 页
- 大小: 2.481 MB
- 时间: 2022-12-06
-
1运动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高考每年必考。本单元涉及“参考系、质点”一个Ⅰ级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两个Ⅱ级考点。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本部分内容呈现以下特点:(1)从考查力度来看,涉及本单元知识的考题,近几年全国高考中都有出现,大多数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部分试题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且往往结合图象进行分析。(2)从考查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考点要求较低,试题难度较小,高考试题中单独考查本单元知识的题目多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更紧密,涉及内容将更广泛,与高科技相联系的情景也会有所增加。(3)从考查热点来看,x-t图象、v-t图象,追及、相遇、滑块—滑板模型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要学会从图象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预测命题热点:一是考查对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三是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命题动向:一是把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综合在一个选择题中进行考查。二是题型向着综合计算题的方向发展。第2讲运动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1x-t图象(1)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2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相遇。②线:若线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的速度在变化。③斜率: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④截距: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初始位移,横轴截距表示位移为零的时刻。(2)理解分析x-t图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①从x-t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②从x-t图象上可以确定物体通过任一位移所需的时间。③根据x-t图象的斜率可以判断和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判断运动性质。【温馨提示】一种特殊的x-t图象: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1(2013全国卷Ⅰ,19)(多选)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20 页
- 大小: 626.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11讲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解密考纲]考查有约束条件的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和研究方法,注重数理结合.1.(2019·临沂第十九中高三调研)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从同一高度分别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最后落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时间相同B.甲、乙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相同C.甲、乙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相同D.甲、乙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同D解析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加速度均为g,根据h=12gt2可知,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根据Δv=gt可知,速度的变化相同,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2.(2019·湖南G10教育联盟高三联考)一位同学做平抛实验时,只在纸上记下重垂线y方向,未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描出如图所示的一段平抛轨迹曲线.现在曲线上取A、B两点,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到y的距离,AA′=x1,BB′=x2,以及AB的竖直距离h,从而可求出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0为()A.()x22-x21g2hB.x2-x12g2hC.x2+x12g2hD.(x2-x1)g2hA解析水平方向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初始点O到A过程有x1=v0t0,①由初始点O到B过程有x2=v0t,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12gt2-12gt20,③联立①②③得v0=x22-x21g2h,选项A正确,B、C、D错误.3.(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某同学在操场练习投篮,设某次投篮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击中点到篮球脱手点高度大约为0.45m,同学离篮板的水平距离约为3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取10m/s2).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A.14.21m/sB.6.25m/sC.8.16m/sD.10.44m/sD解析因篮球最后正好垂直击中篮板,则研究逆过程为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2律可得x=v0t,h=12gt2可得t=0.3s,v0=xg2h=3×102×0.45m/s=10m/s,则球出手时的速度大约为v=v20+gt2=102+2m/s≈10.44m/s,故选项D正确.4.(2019·青岛高三调研)(多选)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37°,已知B、C高度差h=5m,g=10m/s2,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97.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七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有关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其动能一定改变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C.对于同一研究对象,若机械能守恒,则动量一定守恒D.对于同一研究对象,若动量守恒,则机械能一定守恒2.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关于物体受到的冲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的重力的冲量方向相反B.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空气阻力冲量的大小相等C.物体在下落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小于上升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D.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下3.(2019∙全国I卷)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B.1.6×103kgC.1.6×105kgD.1.6×106kg4.如图所示,一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一人持枪向车的竖直挡板连续平射,所有子弹全部嵌在挡板内没有穿出,当射击持续了一会儿后停止,则小车()A.速度为零B.将向射击方向做匀速运动C.将向射击相反方向做匀速运动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固定在小车上的杆用长为l的轻绳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将小球拉至水平右端后放手,则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mlMmB.MlMmC.2mlMmD.2MlMm6.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个小木块中间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个小木块各自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73.000 KB
- 时间: 2022-12-06
-
实验探究课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解读·核心探究实验热点·各个击破栏目导航随堂练·知能提升[实验目的]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2.会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3.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实验原理]1.外部构造(如图所示)(1)转动选择开关可以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2)表盘的上部为表头,用来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种量程.2.欧姆表原理(1)内部电路简化如图所示.(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当红、黑表笔短接时,Ig=ERg+R+r;②当被测电阻Rx接在红、黑表笔两端时,I=ERg+R+r+Rx;③当I中=12Ig时,中值电阻R中=Rg+R+r.[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热点一考查多用电表的原理及读数[典例1](2017·全国卷Ⅲ)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的满偏电流为250μA,内阻为480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V挡和5V挡,直流电流1mA挡和2.5mA挡,欧姆×100Ω挡.(1)图(a)中的A端与(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2)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3)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Ω,R4=Ω.(4)某次测量时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若此时B端是与“1”相连的,则多用电表读数为;若此时B端是与“3”相连的,则读数为;若此时B端是与“5”相连的,则读数为.(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与多用电表内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黑表笔.(2)R6是可变电阻,它的作用是欧姆表调零,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故选B.(3)B端与“2”相连时,是量程较小的电流表,所以R1+R2=IgRgI1-Ig=160Ω;B端与“4”相连时,是量程较小的电压表,所以R4=U1-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47 页
- 大小: 2.123 MB
- 时间: 2022-12-06
-
1动量一、选择题1.(2019四川绵阳模拟考试)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B.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C.第1s末两物体相遇D.前2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A项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B项错误;第1s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C项错误;在前2s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D项正确。【答案】D2.(2018辽宁沈阳一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中,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杆,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OA竖直。设在图甲所示的状态下OB段绳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在图乙所示的状态下OB段绳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甲乙A.T'=2TB.T'>2TC.T'<2T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T和T'的大小关系【解析】图甲中,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丙丁图乙中,先对小球A受力分析,因为OA竖直,故杆AB对其无弹力作用,再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丁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2G,故T'<2T,C项正确。3【答案】C3.(2019山东潍坊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从水平地面上a、b两点同时抛出两个物体,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分别为30°和60°。某时刻两物体恰好在a、b连线上一点O(图中未画出)的正上方相遇,且此时两物体速度均沿水平方向,不计空气阻力。则()。A.v1>v2B.v1=v2C.LOa>LObD.LOa<LOb【解析】两物体做斜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对从a点抛出的物体,有v1x=v1cos30°=v1v1y=v1sin30°=v1竖直方向通过的位移h1==对从b点抛出的物体,有v2x=v2cos60°=v2y=v2sin60°=v2竖直方向通过的位移,有h2==4因h1=h2联立解得v1=v2,则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2 页
- 大小: 314.5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七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9∙全国I卷)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B.1.6×103kgC.1.6×105kgD.1.6×106kg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人手握大锤站在车上.开始时人、锤和车均静止,且这三者的质量依次为m1、m2、m3。人将大锤水平向左抛出后,人和车的速度大小为v,则抛出瞬间大锤的动量大小为()A.m1vB.m2vC.(m1+m3)vD.(m2+m3)v3.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个小木块中间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个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A=3m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1B.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之和为零C.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Δp1和Δp2,则有Δp1∶Δp2=1∶1D.若A、B同时离开桌面,则从释放轻弹簧开始到两木块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B两木块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1∶34.一颗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后不再穿出,木块的动能增加了8J,木块的质量大于子弹的质量。则此过程中产生的内能可能是()A.18JB.16JC.10JD.6J5.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滑块a、b的质量之比(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262.000 KB
- 时间: 2022-12-06
-
1第12讲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解密考纲]考查圆周运动的参量之间的关系、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问题、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模型和杆模型问题.1.(2019·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关于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始终指向圆心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始终指向圆心D.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大小,不改变速度的方向C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是变加速运动;一般的圆周运动所受合力不一定指向圆心,其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才是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沿切线方向的分力是切向力,只改变速度大小,不改变速度方向,选项C正确.2.(2019·浙江高三高考选考科目联考)自行车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线绳拉动变速器,变速器通过改变链条的位置,使链条跳到不同的齿轮上而改变速度.自行车的部分构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自行车骑行时,后轮边缘的轮胎与飞轮的角速度相等B.自行车拐弯时,前轮边缘与后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自行车上坡时,理论上采用中轴链轮最小挡,飞轮最大挡D.自行车骑行时,与链条相连接的飞轮边缘与中轴链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解析后轮与飞轮同轴转动,两者角速度相等,链条相连接的飞轮边缘与中轴链轮边缘同一链条相连,线速度相等,选项A、D正确;上坡时需要省力,所以要采用中轴链轮最小挡,飞轮最大档,选项C正确;自行车拐弯时,前后轮运动的路程不相同,则前后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一定不相等,选项B错误.3.(2019·咸阳高三一模)(多选)如图所示,固定水平直杆ab上套有一个物块P,物块P通过一根细线与一个小球Q相连接,小球Q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调到一个更低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上未画出),物块P始终保持静止,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2是()A.小球Q的向心加速度变小B.小球Q运动的线速度变小C.小球Q运动的角速度变小D.小球Q运动的周期变小ABC解析小球Q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如图所示.由重力和细线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mgtanθ=mω2Lsinθ=mv2Lsinθ=ma=m4π2T2Lsinθ,现使小球调到一个更低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θ减小,小球Q的向心加速度a=gtanθ减小,小球Q运动的线速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165.500 KB
- 时间: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