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PPT
  • 阅读 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7 页
  • 大小 1.817 MB
  • 2022-1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7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详解).ppt,共(77)页,1.817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1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总复习·物理考情分析考纲要求五年试题核心考点2017·全国卷Ⅱ,242016·全国卷Ⅰ,212016·全国卷Ⅲ,162014·全国卷Ⅰ,242014·全国卷Ⅱ,14(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2)v-t图象(3)x-t图象2018·全国卷Ⅲ,222017·全国卷Ⅰ,222017·全国卷Ⅱ,221.参考系、质点(Ⅰ)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Ⅱ)4.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Ⅱ)5.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图象(Ⅱ)6.追及和相遇问题7.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15·全国卷Ⅱ,22(1)实验: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2)实验的测量原理(3)测反应时间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高考总复习·物理板块一板块二板块三课时达标目录板

块一︿︿[知识梳理]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假定______,用来做______的物体.质量不动参考3.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_________指向________的有向线

段,它是矢量.(2)路程指物体____________的长度.4.速度(1)定义:物体运动______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______.(2)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______的方向.初位置末位置运动轨

迹位移运动ΔxΔt5.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________的比值,即a=______.(2)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由____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变化量时间速度变化ΔvΔtF合

[基础小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体积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2)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3)质点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大小相等.()(4)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5)加

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是增大的.()(6)甲的加速度a甲=2m/s2,乙的加速度a乙=-3m/s2,a甲>a乙.()√×板块二︿︿[考法精讲]考法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归纳总结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

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自主练1】(2019·南京程桥中学月考)下列关于

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B.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地球很大,所以一定不能被看作质点D.任何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D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只和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有关.例如地球体积很大,但是研究公转周期

时,可以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不能看作质点;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研究车轮上点的转动情况时,不能看作质点.所以任何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选项D正确.【自主练2】(2019·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架正在进行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则下列情况下能将无人飞机看

作质点的是()A.调整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姿态B.调整无人机上摄像镜头的方向C.增大无人机旋翼的转速D.地面观察者观察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D解析在调整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姿态时,或者调整无人机上摄像镜头的方向时,或者增大无人机旋翼的转速时,无人机的大小都不能忽略,不能

看作质点;而地面观察者观察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时,无人机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看作质点,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考法二参考系的选取【自主练3】(2019·泰安一中月考)2018年2月4日晚,台湾花莲1小时内发生12起地震,其中7起达到4级以上.如图所示,一架执行救

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上空,钻井平台位于飞机正下方,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飞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伤病员B.直升飞机C.钻井平台D.直升飞机驾驶员A解析救生员与伤病员相对静

止,所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伤病员处于静止状态;由于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直升飞机,所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直升飞机是向下运动;由于救生员与伤病员相对静止向上运动,所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钻井平台向下运动;由于直升飞机驾驶员相对直升飞机静止,所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直

升飞机驾驶员向下运动,故选项A正确.【自主练4】(2019·遂宁射洪中学高三期中)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从物理的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有的诗词中也蕴含了朴素的物理知识.在下列四句诗词的物理分析中错误的是()A.毛

泽东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位于地球表面的人随地球自转每天的行程约为八万里,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无关B.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

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描述的情景涉及到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D.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诗词中

“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答案:A解析“坐地日行八万里”中八万里即四万公里,等于赤道的长度,所以这个结论与人的位置有关,选项A错误;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在本题中船是向东行驶,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选项B正确;会挽雕弓如满月,则发生了弹性形变的弓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释放后,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选项

C正确;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选项D正确.解题技巧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要解决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问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根据题意

判断所选的参考系,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若相对于参考系,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考系,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考法三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总结(1)位移与路程的最大区别从矢量与标量角度考虑,而联系需要从大小角度考虑.(2)分析位移时,要关注初、末位置和方向

;分析路程时,要关注运动过程.【自主练5】(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沿长度为L,高度为h、底边长为s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滑至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hB.物体的路程为(h+L)C.物体的位移大小为LD

.物体的路程为(h+s)C解析物体的位移大小为斜面的长度,故为L,选项A错误,C正确;物体的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为L,选项B、D错误.【自主练6】(2019·昆明黄冈实验学校期中)某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t/s012345x/m

05-4-1-71由表可以看出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何时离坐标原点最远?最远时,离原点的距离是多少?(2)第2s内质点的位移的大小是多少?(3)哪段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4)在第一个2s内质点的位移和通过的路程分别为多少?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1s末物体距原点5m;2

s末物体距原点4m;3s末物体距原点1m;4s末物体距原点7m;5s末物体距原点1m;故4s末离坐标原点最远,距离为7m.(2)由表中数据可知,1s末的位置为5m;2s末的位置为-4m,所以第2s内的位置坐标变化量为-9

m,位移的大小是9m.(3)由表中数据可知,1s末的位置为5m;2s末的位置为-4m;3s末的位置为-1m;4s末的位置为-7m;5s末的位置为1m;故从1s末到4s末位置坐标变化量最大,最大为-12m,则位移

最大,最大值为12m.(4)在第一个2s内质点的位移为-4m,通过的路程为2×5m+4m=14m.答案(1)4s末7m(2)9m(3)1s末到4s末12m(4)-4m14m考法四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归纳总结(1)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间的关

系没有特定规律的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与两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也没有必然关系,v-=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才成立,并非所有的直线运动都满足这个关系.(2)求平均速度的一般解题思路一般的直线运动,需要确定位

移和时间,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解,多数题目并不直接给出位移和时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位移一定,将位移分段,需要分别确定两段位移对应的时间,然后确定出总的时间;二是总时间一定,需要分别确定第一段时间和第二段时间内的位移,然后确定出总位移,应用平均速

度公式v-=ΔxΔt结合位移关系或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例题1】(201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期中)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v1≠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

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思维导引]位移相同的情况下,平均速度大的运动时间短,由此可以根据平均速度大

小来比较运动时间长短.本题需要用给出的两个分段速度和平均速度定义式表示出全过程的运动的平均速度或时间,然后进行比较.答案A解析设两地之间距离为x,甲运动时间为t1,乙运动时间为t2.对甲x=v1t12+v2t12

,解得t1=2xv1+v2.对乙t2=x2v1+x2v2=xv1+v22v1v2.t2-t1=xv1-v222v1v2v1+v2>0,t2>t1,所以甲先到达,选项A正确.【跟踪训练1-1】(2019·益阳期末)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四分

之一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剩余四分之三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6.4m/sB.6.0m/sC.7.0m/sD.以上都不对A解析设前四分之一位移为x4,所用时间为t1,后四分之三位移为3x4,所用时间为t2,则t1=x4v1,t2=3x4v2,所以全程

的平均速度v-=xt1+t2=4v1v23v1+v2,代入数据解得v-=6.4m/s,故选项A正确.【跟踪训练1-2】(2019·沧州期末)一物体沿Ox轴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x轴上的位置坐标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x=(3+2t2)m,则该物体在t=2s至t=3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7m/sB.10m/sC.11m/sD.21m/sB解析t=2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x1=3m+2×22m=11m,t=3s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x2=3m+2×32m=21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x2-x1Δt=21-113-2m/s=10m/

s,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考法五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1.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a=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3.速度

增大或减小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例题2】(2019·湘南联盟五校联考)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

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易错指津]本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加速度减小,速度随着减小,没有认识到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与加速度大小无关,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答案B解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由于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位移继续增大,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归纳总结对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一是要把握住二者大小无必然关系这一特点,二可以

借助于速度-时间图象,清楚地看到速度与加速度的各种可能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跟踪训练2-1】(2018·浙江选考)如图所示,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Δt以后,速度变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是矢量,Δv是标量B.

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可能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C.图甲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D.图乙中汽车速度v1的方向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C解析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均是矢量,选项A错误;图甲中汽车做加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

向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C正确;图乙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则速度v1的方向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跟踪训练2-2】(原创题)如图所示是四个物体A、B、C、D的速度—时间图象,图中E是B物体速度—时间图象与横轴的交点,试分析各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变

化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说明加速度与速度有何关系.解析A物体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大;B物体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C物体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D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图中E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比较A、C、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以减小,可以不

变,可以增大;比较B物体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加速度为负时,速度可以减小,可以增大;分析E点,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即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无必然关系,物体加速或减速不是由加速度决定的,但只要速度变化,必然有加速度.答案见解析【例题3】(2019·桐乡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如图所示,“50T

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50”称为G值,G值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某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2s,由此推算,该车的尾标

应该是()A.30TFSIB.35TFSIC.40TFSID.45TFSID解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可得汽车的加速度a=ΔvΔt=1003.6×6.2m/s2=4.5m/s2,则可知,该车的G值为4.5×10=45,所以其尾

标应为45TFSI,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解题技巧用定义式a=ΔvΔt求解加速度的程序(1)确定速度变化量Δv:Δv=vt-v0,若题目中明确规定了正方向,或暗示了正方向(如初速度为3m/s,末速度大小为5m/s,暗示初速度方向为正),则按题目规

定的正方向用矢量式Δv=vt-v0计算,若原题中没有规定正方向,需要自己规定正方向,求出速度变化量后,说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2)根据公式a=ΔvΔt求加速度,Δv的方向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跟踪训练3-1】(2019·湛江大成中学月考)某同学在汽车

中观察汽车仪表盘上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6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3m/s2B.5m/s2C.10m/s2D.20m/s2A解析汽车初始时刻的速度大

约为v1=50km/h,6s后的速度大约为v2=110km/h,根据a=v2-v1t,得a≈3m/s2,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跟踪训练3-2】(2019·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

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4s.求滑块的加速度大小.解析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等于瞬时速度知,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v1=dt1=0.030.3m/s=0.1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v2=dt2=0.030.1m/s=0.3m/s,则滑块的加速度为a=v2-v1T=0.3-0.14m/s2=0.05

m/s2.答案0.05m/s2[典例诊断]【例题4】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v1+v22v1+v22B.v1-v22v1-v22C.0v1-v2v1+v2

D.02v1v2v1+v2[错解分析](1)错选A:认为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相同,且为初、末速度大小的平均值.(2)错选B:认为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相同,认识到速度具有方向性,是矢量,误认为二者均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是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平均

速度总是与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相对应.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Δs=0,则平均速度v-=ΔsΔt=0Δt=0;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此人往返一次,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则平均速率v-速率=

2ssv1+sv2=2v1v2v1+v2,故选项D正确.易错警示混淆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通过本题要明确两点:一是速率与速度的关系,速率与速度不同,速率只反映质点的运动快慢,而速度却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二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是质点通

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二者大小未必相等.在无往复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除此以外,平均速度的大小都小于平均速率.【跟踪训练4】(2018·济南外国语学校期末)某人驾车从济南到青岛用时6h,车上里程表的示数增加了420km,根据地图上

的相关数据得到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360km,则整个过程中汽车的位移大小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360km60km/hB.360km70km/hC.420km70km/hD.420km60km/hA解析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

长度,则整个过程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60km;平均速度的大小为v-=xt=3606km/h=60km/h,故选项A正确.【例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B.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零,物体就做加速运

动C.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错解分析](1)错选A:认为加速度是指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速度改变量大,物体速度变化就快,加速度就大.(2)错选B:认为物体加速度大于零,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都为正,故物体做加速运动.(3)错选C:认为加

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则速度一定大.答案D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除了与速度的改变量有关外,还与物体的运动时间有关,所以选项A错误,D正确;物体

做加速运动的条件是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于零,只说明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但并不能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也相同,所以选项B错误;加速度大表明速度变化得快,但速度不一定大,所以选项C错误.易错警示加速度、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虽然加速度的

表达式中含有速度变化量,而速度变化量与初、末速度均有关系,但是由于该表达式为比值定义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均无关,仅仅是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而已.【跟踪训练5】(2019·中原名校期中联考)(多选)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

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很大BD解析根据a=ΔvΔt知,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与所用时间有

关,选项A错误;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某时刻速度为零,但速度正在变化,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错误;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很快,但是速度不一定大,选项D正确.

板块三︿︿1.(多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减速运动B.v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v

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AB解析v0>0,a<0,或v0<0,a>0,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选项A、B正确,C错误;v0<0,a<0,知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2.2011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

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m,1m

),然后又由点(3m,1m)沿直线运动到点(1m,4m),然后又由点(1m,4m)沿直线运动到点(5m,5m),然后又由点(5m,5m)沿直线运动到点(2m,2m).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2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

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位置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1m/s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m/s答案D解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选项A错误;由点(5m,5m)沿直线运动到点(2m,2m)时会再次经过同一位置,选项B错误;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路程s=32+12m+22+32

m+42+12m+32+32m,平均速率v-=st>1m/s,选项C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题意知位移为x=22+22m=22m,所以v-=xt=2222m/s=1m/s,选项D正确.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Δxt1-t2t1t2t1+t2B.Δxt1-t2t1t2t1+t2C.2Δxt1+t2t1t2t1-t2D.Δxt1+t2t1t2t1-

t2A解析设经过第一段位移Δx的起始位置对应时刻记为零,在t12时的速度为v1,在t1+t22时的速度为v2,则v1=Δxt1,v2=Δxt2,又v2-v1=at1+t22-t12,解得a=2Δxt1-t2t1t2

t1+t2,选项A正确.4.(2017·全国卷Ⅰ)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

如图乙所示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乙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运动的.(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乙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

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乙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m/s,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于小车获得速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故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结合题图乙可知小车向左运动.(2)由题意知,30s内滴下

46滴水,共45个时间间隔,故相邻两滴水的时间间隔T=3045s=23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vA=117+1332×23mm/s=0.19m/s.由逐差法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150+133-117+1002×232×10-3m/s2=

0.037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7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