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十五单元波与相对论A卷(含解析)

DOC
  • 阅读 7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91.500 KB
  • 2022-1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十五单元波与相对论A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十五单元波与相对论A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十五单元波与相对论A卷(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十五单元波与相对论A卷(含解析).doc,共(7)页,191.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1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十五单元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甲所示,水平的光滑杆上有一弹簧振子,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取Ox方向为正方向。

由振动图象可以得知()A.振子的振动周期等于t1B.在t=0时刻,振子的位置在a点C.在t=t1时刻,振子的速度为零D.从t1到t2,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2.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

B、C、D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观察B、C、D摆的振动发现()A.C摆的频率最小B.D摆的周期最大C.B摆的摆角最大D.B、C、D的摆角相同3.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4.如图甲

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8s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B.t=0.2s时,振子在O点右侧6cm处C.t=0.4s和t=1.2s时,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D

.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5.如图所示,参考系B相对于参考系A以速度v沿x轴正向运动,固定在参考系A中的点光源S射出一束单色光,光速为c,则在参考系B中接受到的光的情况是()A.光速小于c,频率不变,波长变短B.光速小于c,频率变

小,波长变长C.光速等于c,频率不变,波长不变D.光速等于c,频率变小,波长变长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一束横截面半径略小于R的平行自然光正对着偏振片P照射后射到屏上。现以光的传播方向OO′为轴将偏振片P旋转90°,则在偏振片P旋转的

过程中()A.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不变B.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变暗C.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且亮度不变D.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亮度变暗7.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

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i)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由O经D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1.5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

为原来的23D.若以60°角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33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2t+0.6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50m/s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60cmD.若周期T=0.8s,则在t+0.8s时刻,质点Q速度为零9.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传递能量和信息C.红光的频率低于紫光的频率,在真空中红光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光的传播速度D.若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某遥远星球的光波的频率变低,则可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E.相同的单摆

在地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摆动的周期越大10.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带孔塑料球和带孔铁球可供选择,应选用铁球作摆球B.测量单摆周期时,应从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开始计时C.若细绳的质量不可忽略,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较真实值偏大D.将全振

动次数n误记为(n+1),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较真实值偏大E.在摆长和周期的测量中,摆长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11.(2018·全国III卷)水槽中,与水面接触的两根相同细杆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振动

片做简谐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相遇。在重叠区域发生干涉并形成了干涉图样。关于两列波重叠区域内水面上振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质点的振幅都相同B.不同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C.不同质点振动的相

位都相同D.不同质点振动的周期都与振动片的周期相同E.同一质点处,两列波的相位差不随时间变化12.(2018·全国I卷)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2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

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Q的振动图象与图(b)相同B.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大C.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D.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E.在

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二、(本题共5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8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刻度尺测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如图所示,他进行的主要步骤是:A.用刻度尺测玻璃砖的直径AB的大小d;B.先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玻璃砖水平放置在白纸上,用笔描出玻璃砖的边界,将玻璃砖移走,标出玻璃砖的圆心O、直径

AB、AB的法线OC;C.将玻璃砖放回白纸的原处,长直尺MN紧靠A点并与直径AB垂直放置;D.调节激光器,使PO光线从玻璃砖圆弧面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并使长直尺MN的左右两侧均出现亮点,记下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右侧

亮点到A点的距离x2。(1)小明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此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2)关于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BOC的范围内,改变入射光线PO的入射角,直尺MN上可能只出现一个亮点B.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一定小于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C.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

离x1一定大于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D.要使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增大,应减小入射角(2)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直尺MN上只出现一个亮点,故A正确;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通过几何关系知,x1<x2,故B正确,

C错误;减小入射角,则折射角减小,x1增大,故D正确。14.(10分)在某光滑水平面上建立xOy直角坐标系,一弹性绳置于y轴正半轴,A、B是绳上的两质点,绳子的一端位于坐标原点O。现让绳子的该端以x=0.2sin5πt(m)的规律做简谐运动,形成一

列沿y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某时刻波刚传到A点,波形如图所示.已知OA的距离为1.0m,OB的距离为4.0m。求:(1)质点振动的周期和波传播的速度的大小;(2)绳上的B点在波峰位置的时刻。315.(10分)(2018·全国I卷)如图,

一般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m。距水面4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1)求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2)船向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止,调整由P点发出的激光束方向,

当其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时,从水面射出后仍然照射在桅杆顶端,求船行驶的距离。16.(10分)(2018·全国III卷)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90°,∠B=30°。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到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

C边射出。(1)求棱镜的折射率;(2)保持AB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求此时AB边上入射角的正弦。17.(14分)如图,在坐标轴x=0和x=20m处有两个连续振动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相向传播的两列波,t

=0时刻两列波刚好传到x=2m和x=16m处,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2.5m/s。求:(1)从t=0到t=2.5s这段时间内,x=7m处质点运动的路程;(2)t=10s时,x=12m处质点的位移。1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A)卷第十五单元答案一、(本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答案】D【解析】由题图振动图象可知振子的振动周期为2t1,选项A错误;在t=0时刻,

振子的位移为零,所以振子应该在平衡位置O,选项B错误;在t=t1时刻,振子在平衡位置O,该时刻振子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从t1到t2,振子的位移沿正向在增加,所以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选项D正确。2.【答案】C【解析】由A摆摆动从而带动其他3个单摆做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故其他各摆振动周期跟A摆相同,频率也相等,故A、B错误;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由于B摆的固有频率与A摆的相同,故B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故C正确,D错误。3.【答案】A【解析】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大于

临界角,则发生全反射;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但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选项A正确,C错误;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选项B、D错误。4.【答案】A【解析】从t=0.8s时起,再过

一段微小时间,振子的位移为负值,因为取向右为正方向,故t=0.8s时,速度方向向左,A正确;由题图乙得振子的位移x=12sin5π4tcm,故t=0.2s时,x=62cm,故B错误;t=0.4s和t=1.2s时,振子的

位移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C错误;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位移逐渐变小,故振子逐渐靠近平衡位置,其速度逐渐变大,故D错误。5.【答案】D【解析】根据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可知,在参考系B中接受到的光的速度等于c,由于B相对A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则知在参考系B中接受到

的光的频率变小,波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波长变长,故D正确,A、B、C错误。6.【答案】A【解析】圆柱形光束通过偏振片后,屏幕上出现圆形亮斑,偏振片是让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去,只是相对光源的亮度减弱,故

屏幕上依然出现圆形亮斑,C、D错误;自然光包含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故转动偏振片,透射方向虽然改变,但屏上依然是圆形亮斑,且亮度不变,A正确,B错误。7.【答案】C【解析】由折射定律n

=sinisinr可知sinr-sini图象的斜率的倒数表示折射率,所以n=1.5>1,说明实验时光由A经过O到D,选项A、B正确;在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时,光的频率不变,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3,选项C错误;以入射角i=60°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时,由折射定律n=sinisinr,其折射角的正弦值为

sinr=1nsini=23×32=33,选项D正确。8.【答案】B【解析】由题图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m,且0.6s=nT+34T(n=0,1,2,…),解得周期T=2.44n+3s(n=0,1,2,…),当n=0时,T=0.8s,波速v=λT=50m/s

,选项A正确;由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可知质点a在t时刻向上运动,当n=0时,T=0.8s,则质点a在0.6s内通过的路程小于30cm,当n=1,2,3…时,质点a在0.6s内通过的路程大于30cm,选项B错误;若n=1,则T=1235s,波传播

到c点所用时间为14T,0.6s=7T4,则0.6s内质点c振动的时间为74T-14T=32T,故在这段时间内质点c通过的路程为6A=60cm,选项C正确;若T=0.8s,在t+0.8s时刻,质点Q位

于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选项D正确。9.【答案】ABD【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故A正确;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传递能量和信息,故B正确;红光的频率低于紫光的频率

,在真空中红光的传播速度等于紫光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故C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若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某遥远星球的光波的频率变低,则可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故D正确;单摆周期公式为T=2πLg,由

单摆周期公式可以看出:周期T只与l及g有关,从赤道到北极,g增大,周期变小,故E错误。10.【答案】ACD【解析】摆球应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铁球,故选项A正确;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故选项B

错误;若细绳的质量不可忽略,摆长的测量值偏大,根据g=4π2T2l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故选项C正确;将全振动次数n误记为(n+1),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根据g=4π2T2l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故选项D正

确;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时间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长度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不大,故选项E错误。11.【答案】BDE【解析】两列波叠加形成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任何质点都在按照相同的频率在振动,不同区域的质点振幅和位移不一定相同,各质点

振动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波源振动频率又与振动片的振动频率相同。212.【答案】CDE【解析】由图(b)可知,在t=2T时刻,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振动,而从图(a)可知,质点Q在t=2T正在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由t=2T的波形图推知,t=0时刻,质点P正位于波谷,

速率为零;质点Q正在平衡位置,故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小于质点Q,故B错误;t=0时刻,质点P正位于波谷,具有沿y轴正方向最大加速度,质点Q在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t=0时刻,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处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跟(b)图吻合,故

D正确;t=0时刻,质点P正位于波谷,偏离平衡位置位移最大,质点Q在平衡位置,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故E正确。二、(本题共5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

数值和单位)13.【答案】(1)d2+4x22d2+4x21(4分)(2)ABD(4分)【解析】(1)设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根据几何关系有:sinα=d2d22+x22,sinβ=d2d22+x21,则折射率n=sinβsinα=d2+4x22d2+4x

21。(2)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直尺MN上只出现一个亮点,故A正确;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通过几何关系知,x1<x2,故B正确,C错误;减小入射角,则折射角减小,x1增大,故D正确。14.【解析】(1)由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0.2sin5πt

(m)可知ω=5π=2πT(2分)解得T=0.4s(1分)由图可知λ=2OA=2m,则波传播的速度大小为v=λT=20.4m/s=5m/s。(2分)(2)由于AB之间的距离为(4-1)m=3m=112λ(1分)该波传到B点用时t1=112T=0.6s(1分)则从B

开始振动到处于波峰位置需要用时t2=(nT+14T)(n=0,1,2,…)(2分)故B在波峰的时刻为t=t1+t2=(0.7+0.4n)s(n=0,1,2,…)(1分)15.【解析】(1)设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2,桅杆高度为h

1,P点处水深为h2;激光束在水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有11tan53xh,22tan53xh(1分)由折射定律有:sin53°=nsinθ(1分)设桅杆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则:x=x1+x2(1分)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x=7m(2分)(2)设激光束在水

中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从水面出射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iʹ,由折射定律有:siniʹ=nsin45°(1分)设船向左行驶的距离为xʹ,此时光束从水面射出的点到桅杆的水平距离为x1ʹ,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x2ʹ,则:x1ʹ+x2ʹ=x+xʹ(1

分)11tanxih,22tan45xh(1分)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623)m5.5xm。(2分)16.【解析】(1)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光束在AB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s

insinin①(1分)式中n是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α+β=60°②(1分)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β+βʹ=∠B③(1分)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i=60°得n=3④(2分)(2)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iʹ

,折射角为,由折射定律得sinsini=n⑤(1分)依题意,光束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θc,且sinθc=1n⑥(1分)由几何关系得θc=α'+30°⑦(1分)由④⑤⑥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siniʹ=322⑧(2分)17.【解析】(1)由题中图象得左侧波:λ

1=2m,A1=0.02m,T1=λ1v=0.8s,ω1=2πT1=2.5πrad/s(1分)波源振动方程:y左=-0.02sin52πt(m)(2分)左侧波经2s传播到x=7m处,该处的质点从t=2s

开始振动;右侧波经3.6s传播到x=7m处,2.5s时还没有传播到x=7m处,由左侧波源的振动方程得x=7m处的质点在t=2.5s时的位移:y左′=-0.02sin52π(t-2)(m)=2cm(2分)3则该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2×2cm+2cm=

(4+2)cm。(2分)(2)由题中图象得右侧波:λ2=4m,A2=0.02m,T2=λ2v=1.6s,ω2=2πT2=54πrad/s(1分)波源振动方程:y右=-0.02sin54πt(m)(1分)左侧、右侧的波分别经过

4s、1.6s传到x=12m处,t=10s时,左侧波在x=12m处的位移:y左″=-0.02sin52π(10-4)(m)=0(1分)右侧波在x=12m处的位移:y右″=-0.02sin54π(10-1.6)(m)=-2cm(2分)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得,此时该处质点的位移为y=y左

″+y右″=-2cm。(2分)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