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PPT
  • 阅读 3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0 页
  • 大小 1.671 MB
  • 2022-12-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课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课 (含解析).ppt,共(60)页,1.671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6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年份题号命题点命题规律2016年Ⅰ卷12题两个物体的v-t图像,追及相遇问题Ⅰ卷9题实验:利用滴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17年Ⅱ卷9题实验:利用光电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Ⅰ卷14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动

能概念综合Ⅱ卷19题v-t图像的物理意义Ⅲ卷18题x-t图像的物理意义2018年Ⅲ卷22题实验:用刻度尺测反应时间(1)在选择题中考查运动图像是命题热点(2)实验题以原实验为基础,考查方法迁移、创新能力1.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清单考点整合集中记忆一、质点、参考系质

点: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1)质点是理想化模型.(2)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不同,观察到的运动不同,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二、位移、路程位移: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是矢量.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注意:只有单向直线运动,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他运动的路程大于位移.三、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是矢量.平均速率: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瞬时速度:运动时间Δt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是矢量.(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四、加速度定义:质点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叫速度的变

化率.定义式:a=ΔvΔt=v-v0t单位m/s2物理意义:描述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对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对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考点讲练考点突破针对训练考点一质点和参考系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的问题决定的,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3)同一物体在不同问题中,对质点的判断结果可能不同.2.选择参考系的“两个注意”(1)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明确参考系,无特殊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

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哈雷彗星的公转时,哈雷彗星可看做质点B.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可看做质点C.推动地面上的木箱翻转,木箱可看做质点D.因为子弹的体积很小,所以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

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答案】A【解析】哈雷彗星的大小与公转轨道的半径相比可忽略,故能看做质点,A项对;若把滑冰运动员看做质点,无法研究其动作,故B项错;研究木箱的转动,不能看做质点C项错;研究子弹穿过一张纸的时间时,纸的厚度可忽略,而子弹的长度不能忽略,故D项错.(2015

·广东)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考系()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

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答案】D【解析】以帆板为参考系,帆船既有向东运动的分速度,大小为v,又有向北运动的分速度,大小也为v,因此帆船相对帆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v2+v2=2v,方

向为北偏东45°,D项正确.考点二路程和位移路程和位移对比路程位移概念实际运动轨迹长度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决定因素运动过程初、末两位置标矢性标量矢量联系只有单向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和路程才相等,其他运动位移

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如图所示,某人沿着倾角为45°的楼梯从一楼A位置走到了二楼B位置,如果楼梯间的宽度为L,则人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2L5LB.2L(1+22)LC.5L2LD.5L(1+22)L【答案】D【解析】由A到B的水平位移为L,竖直位

移为2L,因此总的位移为L2+(2L)2=5L;人的路程为运动轨迹的总长度,所以路程为:L+2L2+L2=L+22L;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多选)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像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

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答

案】BC【解析】甲图像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B项正确.乙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C项正确.考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对比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定义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Δt→0时的平均速度计算1.v-=ΔxΔt适用所有运动2.v-=v0+v2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1.当Δt很小时,用v=ΔxΔt近似计算.

2.用运动规律计算,如v=v0+at2.注意“平均速率”的含义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单向直线运动,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其他运动的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大小.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A.在12s时刻质点开始做

反向的直线运动B.在0~20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加C.在0~20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D.在0~20s内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时刻只有一处【答案】C【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0~20s内质点一直向x轴正方向运动,A项错误;因图线斜率先增大再减小,则

0~20s内速度先由零增大到最大,再逐渐减小为零,平均速度v-=ΔxΔt=0.8m/s,则有两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故选C项.(多选)一质点沿x轴运动,质点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x=4t-t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2m/s,沿x正方向B.3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2m/s,沿x负方向C.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相等D.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m/s,沿x负方向【答案】ABD【解析】由x=4t-t2可知:质点的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2

m/s2,则速度表达式为v=4-2t,由此知:1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沿x正方向,3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2m/s,沿x负方向,A、B两项正确.2s末速度减为零,然后反向运动,因此3s内的平均速度大

小与平均速率不相等,C项错误.由x=4t-t2可知:2s末x1=4m,3s末x2=3m,第3s内的位移为-1m,则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m/s,沿x负方向,D项正确.考点四加速度1.加速度的“两个表达式”(1)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没有必然联系.(

2)决定式a=Fm,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和质量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方向关系运动性质变化情况a不变,v随时间均匀增大a增大,v增大得越来越快a与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减小,v增大得越来越慢a不变,v随时间均匀减小a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与v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减小,v减小得越来越慢(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加速度的大小为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

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

相同,a=v-v0t=10-41m/s2=6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项正确,B项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a=v-v0t=-10-41m/s2=-14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项错误,D项正确.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

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

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答案】B【解析】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说明物体速度增加得变慢了,当加速度减小至0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先增加后不

变,速度方向不变故位移始终增加.所以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计数点序号123456计数点对应时刻/s0.10.20.30.40.50.6通过

计数点的速度/cm·s-144.062.081.0100.0110.0168.0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

据画出v-t图像,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

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当纵坐标

取不同的标度时,图像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项错误.在求解加速度时,实际上已经将物体的运动当作了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实际上我们在探究时根本就不知道加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故D项错误.故选C项.题型拓展典例剖析提炼方法测

量速度的三种方法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例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P的速度.1和2是固定在斜面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与它们连接的光电计时器能够显示挡光时间.让滑块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光电门

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0×10-2s、2.00×10-2s.已知滑块的宽度为5.00cm,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滑块通过光电门1、2时的速度分别是v1=________m/s,v2=_______

_m/s.(2)若用宽度是2.00cm的滑块,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解析】(1)v1=dΔt1=5×10-2m5×10-2s=1.0m/sv2=dΔt2=5×10-2m2×10-2s=2.5m/s(2)滑块宽度越小,挡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误差越小.方法提炼根据v=Δ

xΔt,当时间很短时,平均速度可近似认为等于瞬时速度.本方法是将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近似认为等于物体通过1、2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例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是照明电路中“220V、50Hz”的交流电,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的纸带

如图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根据数据计算出B和F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m/s、vF=______m/s.(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

,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0.400.72(2)偏大【解析】vB=AC2T=3.62+4.382×0.1×10-2m/s=0.40m/svF=EG2T=6.80+7.602×0

.1×10-2m/s=0.72m/s计算时使用的频率偏大,时间间隔偏小,则测量的速度值偏大.方法提炼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计算瞬时速度.题目中强调纸带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符合这个规律

.利用超声波测车速例3如图是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B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记录了不同时刻发射和接收波的情况.在t=0时刻,B第一次发出超声波,t=0.4s时刻,收到汽车的反射波.t=1

.6s时刻,B第二次发出超声波,t=2.2s时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m/s,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1)汽车在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汽车在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解

析】(1)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位置分别在P、Q两处,两次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分别为t1=0.4s,t2=2.2s-1.6s=0.6sP、Q到B的距离分别是x1=vt12=340×0.42m=68mx2=vt22=340×0.62m=102m(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运动的距离为:Δx=x

2-x1=34m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时刻分别是:t3=t12=0.2s,t4=1.6s+0.62s=1.9s两列波到达汽车的时间差:Δt=t4-t3=1.7s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ΔxΔt=341.7m/s=20m/s方法提炼1.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

的位置:根据发出和接收波的时间差t,可知反射波运动的时间为12t,求出车在接收到波时到测速仪的距离x1和x2.2.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距离:Δx=x2-x1.3.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时间:求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时刻t3和t4,Δt=t

4-t3.4.求汽车速度:v=ΔxΔt.1.(2018·潍坊二模)一圆盘边缘缠有足够长的细线,细线下端栓有重锤,释放重锤,圆盘绕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用频闪仪拍下重锤从A到D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图中s1=16.63

cm,s2=17.92cm,s3=19.20cm,s1、s2、s3为实际下落的数值.重锤运动到C点的速度为________m/s,若要得到此时圆盘的角速度,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答案4.64,圆盘的半径.解析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则有:vC=xBD2T=17.92+19.202×0.04×10-2m/s=4.64m/s,依据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式ω=v/r,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圆盘的半径.2.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

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现测速仪对距其x=380m的匀速行驶中的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Δt=2.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声=340m/s,则当测速仪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前进的距离

为()A.100mB.60mC.80mD.120m答案C解析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Δt=2.0s,在1.0s,超声波前进距离为:x1=v声·12Δt=340×1m=340m;故汽车速度为:v=380-3401m/

s=40m/s;当测速仪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前进了:Δx=40×2m=80m.3.(2018·郴州二模)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电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境,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的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重复做同一

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挡光片的宽度,读数为________mm.(2)若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处,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________(填“a”“b”或“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3)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更换不同

宽度的挡光片重复实验,记录三次数据如表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________m/s.次数挡光片宽(m)挡光时间(s)速度(m/s)18.0×10-30.00362.2224.0×10-30.00202.0032.0×

10-30.00111.82答案(1)1.200(2)b(3)1.82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1.000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0×0.01mm=0.200mm,所以螺旋测微器的讯数为1.000mm+0.200mm=1.200mm;(

2)光电门安装在c点,当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小球前端P刚好抵达b点,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b点时的瞬时速度;(3)挡光片宽度越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从数据可知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的是第3次实验,故较为精确的瞬时速度为1.82

m/s.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